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州委大督查五人小组关于全州31个重点工作推进组工作进展情况的公示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27 08:46:44
编辑:海西新闻网

  2、重点任务进展情况。

  (1)统筹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发展,制定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商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初稿已完成,并征求各地区和相关部门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待州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报州委审定。

  (2)设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州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青海银行推动实施海西青银循环产业引导基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资金主要投向包括文化旅游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目前,青海银行已取得总行批复文件,新公司已取得工商部门名称预核准,实施方案已上报海西州政府,待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三方认缴资本金、共同设立合伙企业。另外,正在研究制定《海西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办法》,统筹用好用活文化旅游产业扶持资金。

  (3)创新投入方式,推进旅游PPP项目破题。根据《海西州2016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分工意见》,确定全州PPP项目45个,涉及旅游方面的项目有5个,总投资14.75亿元。其中“格尔木109沿线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海西州吐谷浑吐蕃文化产业园”、“都兰县自驾车营地项目”3个项目目前正在编制实施方案,“茫崖行委生态公园项目”、“茫崖千佛崖佛窟建设及旅游服务中心项目”目前正在落实合作方。

  (4)拓展旅游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大昆仑博物馆建设。3月30日,州政府26次常务会议审议研究大昆仑博物馆项目立项及实施主体事宜,确定大昆仑博物馆建筑面积为2.59万平方米,投资额度为2.5亿元,由州发展投资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州建设局负责前期初步设计,州统建办负责具体建设,州文体广电局负责博物馆展示内容设计和展陈布展。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取得项目选址意见书,正在办理项目用地预审,下一步将尽快完成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登记表及大昆仑博物馆初步设计,将于2016年7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8月初开工建设。展陈设计方案将于7月底完成。

  (5)创建海西特色旅游城镇、旅游乡村,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以茶卡镇和柯鲁柯镇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城镇品牌。其中,茶卡镇“天空之镜”总体规划已完成,规划建设民族商业一条街、客服中心、体验馆及休闲娱乐区等旅游设施,配套开发莫河盐场景区项目,同时加快推进109国道两侧建筑物正立面改造、临街商铺门面更换、瀚海明珠广场改造、敖包群亮化美化等项目,全面提升茶卡镇整体形象和旅游接待能力。柯鲁柯镇以农垦文化为主题,以新型文化旅游小镇为建设目标,设施“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建设项目,修复改造原德令哈农场遗址,新建博物馆、农垦主题酒店、旅客接待中心等旅游设施,一期工程预计总投资1.3亿元,将于今年10月建成使用。

  (6)在北京、香港等重点城市建立游客服务站。正在与北京、杭州、上海、香港等城市有关部门和旅游企业沟通联络,开展前期工作。

  (7)新增A级旅游景区5个,新增4A级旅游景区1个。已完成茶卡盐湖4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省旅游局将于8月份正式批复,力争“十三五”末创建5A级景区。

  (8)筹建低空旅游航空公司,打造州内“半小时旅游圈”。已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对接沟通,就海西州低空旅游项目进行交流探讨,重点就低空旅游航空公司资质的办理、机场的布点、机型选型、旅游线路设计、运营模式等事项,初步形成合作意向。计划组建州低空旅游调研工作小组,7月下旬赴中航通飞实地考察,协商合作事项。另外,茶卡盐湖景区低空旅游项目稳步推进,茶卡盐湖两个临时起降点已报西部战区并得到批准,订购的两架直升机已在6月29日在青海湖进行试飞,待茶卡盐湖景区临时起降点修建修建完成后将正式开展运营。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依然滞后。景区开发程度低,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二是旅游管理和服务功能不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游客服务中心功能缺失、服务信息不全、管理落后等问题突出;在游客合法权益保障、旅游咨询、投诉、企业诚信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各地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亟待提高,行业培训力度还需加大,全州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着力推进两湖一址,昆仑山等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继续组织好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扩大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确保完成旅游接待人次超千万的目标任务。

  1、发挥茶卡盐湖景区龙头带动作用。依托公路、铁路及低空飞行等交通方式,串联州内重点景区景点,延伸全州旅游线路,盘活海西旅游资源,拓展西部旅游市场。

  2、继续抓好旅游宣传推介。加强“走出去”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地,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扩大受众群体,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旅游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

  3、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采取专项督办、专人跟踪服务、严格落实奖惩机制等措施,强力推动旅游项目落地建设,推进景区开发建设和旅游业提档升级,提升全州旅游业点、线、面的关联度。

  4、继续深入开展旅游接待服务提升年活动。强化明察暗访、舆论监督、媒体曝光等措施,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停车场、洗手间、旅游标识系统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景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游、住、购、娱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想方设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消费。

  5、继续大力举办群众喜爱的节庆活动。打造自主品牌,以节会活动丰富旅游内涵,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汇聚人气、带动商气。

  6、抓好旅游文化资源配置改革。摸清全州旅游资源,结合旅游资源的不同等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改革办法,在项目引进方面给予不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十五、人才配置培养引进应用工作推进组(责任单位:州人才办)

  (一)主要工作。

  1、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面向科技人才、企业人才倾斜的职称政策,建立健全与市场聘用机制接轨的科技人员薪酬和岗位制度。 2、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免费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建设好格尔木、德令哈两个众创基地,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创业空间。

  3、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柔性机制,建立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盟,加强省内外科技人才交流,建设省外柴达木人才汇集中心、省外人才智力储用库。

  4、实施“柔性人才引智百人计划”、“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和培养50名领军人才、100名顶尖科技人才、1000名高科技人才。

  5、实施“高技能人才万人计划”,促进产教、校企融合,推动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园区、企业设立实训基地,重点培养10000名高技能产业工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工作进展情况。

  1、我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研究起草,待省上《意见》正式印发后,再认真对接、广泛征求意见后提交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时,州人社局正在积极向省人社厅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建立面向科技人才、企业人才倾斜的支撑政策。

  2、格尔木市创业孵化基地分二批入驻创业孵化项目31个,入驻率达91%,扶持创业人员36人,吸纳就业102人。6名大学生和1名下岗失业人员已进入众创空间预孵化。德令哈市创业孵化基地,现已正式入住各类企业38户,正在申请入驻企业160余家。

  3、制定下发了《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省外柴达木人才智力储用库及汇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加大对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目前,各类人才信息正在由各责任单位分别收集整理。

  4、制定下发了《海西州“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目前,已引进高端人才4名、达成引进意向21、正在联系对接1名。

  5、研究制定了《海西州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联盟方案》,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盟,促进产教、校企融合。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核心优势。我州经济虽然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引进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人才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个别单位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协调沟通困难,推动人才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1、积极开展各类引才引智活动,确保人才工作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2、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工作中紧缺人才需求和引进培养的各类人才情况。

  3、认真修改完善《海西州驻北京等地科技人才交流中心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海西州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联盟方案(征求意见稿)》,并提请州委常委会同意后下发执行。

  4、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及时掌握各类人才信息。

  十六、科技创新和科技信息产业推进组(责任单位:州科技局)

  (一)主要工作。

  1、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专项基金、1000万元创新重奖资金,支持重大产业科技研发、关键性技术攻关、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为全州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动力。

  2、实施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培育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3、建设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镁基合金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能源研发检测中心、柴达木枸杞研究中心等平台。

  4、在北京、深圳、四川等地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实验室),建立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技术合作联盟,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工程化研发应用。

  5、强化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生态畜牧业重点实验室、野外试验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

  6、实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工程,增强柴达木电商绿洲平台带动作用,实施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项目。

  7、建设柴达木大宗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建立货源基地和仓储配送体系,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8、继续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培育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

  (二)工作进展情况。

  1、制定10亿元科技创新产业基金方案和管理办法。总计10亿元,青海汇富昆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70%,盐湖集团20%,州政府10%,。投资方向:面向盐湖产业集群;基金管理由出资人联合管理。制定1000万元科技创新重奖资金方案和管理办法。从援青资金中筹资300万元,州财政从科技资金预算的总盘子中筹资700万元,设立1000万元科技创新重奖资金。已制定出科技创新重奖资金方案和管理办法,已上报州政府。

  2、实施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聚焦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重点在盐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领域开展项目集成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工程化应用。一是加大宣传,拟邀请专家对科技型企业申报程序和政策进行解读。二是年内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2家,对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在项目、资金上进行进一步扶持。

  3、建设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镁基合金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能源研发检测中心、柴达木枸杞研发中心等平台。制定出新能源研发检测和柴达木枸杞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方案。现已将镁基合金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相关申报材料上报省上,并与企业联系,拟投资200万元,待条件成熟时申报国家级检测中心。下一步将继续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步伐。

  4、制定在外地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在多所大学、中关村、深圳、上海、广州共建海西(柴达木)的新能源、新材料研究基地(实验室)工作方案。已制定出方案,完成征求意见建议,现已上报州政府。

  5、强化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生态畜牧业重点实验室、野外试验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加大对农牧业领域的科研扶持力度。二是通过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生态畜牧业重点实验室、野外试验平台建设。三是积极筹备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6、利用现有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农村信息化微信公众号、党员远教平台等多个渠道,及时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就业、培训等信息服务。主要通过手机短信等主动推送服务为手段,为农牧民提供农牧业生产、医疗卫生、教育、社会化管理等服务,其中包括关乎农牧民切身利益的政策信息、种植技术的生产方案信息、病虫害的防治信息、劳务就业信息、农牧产品的供求信息等。

  7、推动农村信息化及电商平台建设。建立具有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专家团队和科技特派员为技术支撑的全州新型农牧区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

  8、依托电商绿洲,为入驻商贸企业和电商服务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办公环境,以及基础网络、电商交易和仓储物流等多方位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产业发展中开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亟待解决。

  2、科技创新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

  3、科技创新机构和平台数量不多。创新机构和平台的数量缺口较大,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很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在资源共享、成果研发等方面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4、科技人才短缺,技术支撑依然不足。一是围绕我州主导产业,从事应用研究的高层人才、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中层次人才和生产中熟练操作工都严重短缺。二是企业环境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仍然缺乏。虽然新材料企业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入驻,但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及高级复合型人才仍然缺乏。海西地处高原,环境较为艰苦,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很难吸引、留住高级人才,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5、科技创新政策的运用还不够充分。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上和是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上还不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1、倾力打造柴达木科创走廊。依托资源、资金、人才等科技创新要素的优势,建设以柴达木科技创新园为核心,力争建成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平台。

  2、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检测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及电商平台建设。

  3、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4、强化科技创新资金保障。

  5、加强科技人才信息服务。编制出“技术课题需求清单、企业合作清单、人才团队合作清单、技术类项目合作清单”等四张清单,更好地服务企业。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强化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改革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6、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项目重点向建设乡、村两级级物流配送体系倾斜。

  十七、城市规建管工作推进组(责任单位:州住建局)

  (一)主要工作。

  1、科学定位海西城市群发展的方向要求,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城市发展定位。

  2、加快城市改革,全面放开户籍人口,有序促进农牧民举家进城落户,有序推动外来长期经商、务工人员落户海西。

  3、创新海西城市管理模式,全面整治乱搭乱建现象。

  4、打造一批支撑城市发展的产业群产业带和产业链,推动格尔木、德令哈两市主城区、新城区和工业园区联动发展,推进产城融合,规建管并重,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

  5、加大对县城传统商业区改造力度,培育发展特色商品市场,做实产业,努力提升消费供给水平。

  6、引导州内大企业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综合服务型、工业服务型、交通物流型、文化旅游型、商贸服务型和农牧业服务型等特色城镇。

  7、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制定居民文明行为规范,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8、推进德令哈、大柴旦合并扩市,茫崖、冷湖联合建市,都兰撤县改市工作。

  (二)工作进展情况。

  1、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已编制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并通过省级审查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总体规划,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冷湖行委、茫崖行委城市(县)总体规划修编已通过省政府审查并批复实施;《都兰县三规合一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天峻县、大柴旦行委总体规划已开始修编。

  2、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深入配合公安、民政部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

  3、制定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城市管理条例(草案)》、《海西州关于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4、两市新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在有效推进中确保按计划完成。

  5、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和各市、县、行委加快推进特色商品市场建设。

  6、制定印发了15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已报州政府待下发。

  7、格尔木编制了《格尔木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建成。德令哈信息系统已完成“地下管线综合应用系统”、“地下管线三维应用系统”、“地下管线数据监理及更新入库系统”的建设工作。

  8、全力提供城镇体系规划支撑,积极协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规划工作纳入到下一轮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之中进行修编,同时全力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城乡规划引领作用还不够明显。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由于缺乏经费支撑,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层次偏低,规划执行不够到位。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两市基础设施层次不高,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比较缓慢,发展相对滞后。三是新型城镇化推进力度还不够强大。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四是城镇经营管理理念还不够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城镇监管不够到位,城镇居民文明素质亟待提高。五是户改革工作与“合并扩市、撤县建市、行委合并”工作无法形成合力。我局属于配合部门,负责配合公安、民政两个单位开展户改和“合并扩市、撤县建市、行委合并”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1、继续加强规划体系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质量、改进工作,努力引领城市规建管工作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一步加快特色城镇建设。立足自身实际,加快构建覆盖全州城乡的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农村牧区为基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推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3、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镇路网建设,完善城镇水、电、暖、气供应系统建设,统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努力提升城镇核心品位。要保护好城镇发展文脉和记忆,注重风貌特色;要正确处理好城镇水系、园林绿化等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努力提升城镇核心品位。

  十八、州政共建工作推进组(责任单位:州政府办)

  (一)主要工作。

  1、统筹谋划推进州府德令哈市城市建设等重大工作。

  2、研究制定共建州府的意见和措施,并组织完成。

  3、审定州府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二)工作进展情况。

  1、积极谋划州府各项重点工作。于3月6日组织德令哈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召开德令哈市工作会议,统筹谋划推进州府城市绿化、房屋拆迁、项目建设等重大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人,并初步研究制定了州府共建方案,确定了5大类26个建设项目,其中:城市绿化类9项、城市面貌改造类2项、城中村改造类3项、棚户区改造类2项、市政设施类10项。准备于7月7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州府重点项目建设等相关事宜。

  2、建立海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基金总规模为人民币25亿元,专项用于海西州各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重点用于州府德令哈市建设。

  3、全力推动州府城市绿化工作。多次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现场督导等形式,全面推动德令哈市青年林北园、河西拆迁片区、重点道路两侧、小区绿化、乡村绿化等重点片区绿化工程和补植补栽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1810万元,种植面积达1230余亩。全面启动实施德令哈新区绿化工程,预计投资2600万元,引进花灌木品种12个,已种植各类苗木120万株,种植面积达700余亩,已于5月全面完成。

  4、全力推动州府城市拆迁改造工程。多次召开现场办公室会议,对德令哈市环城北路、种子站片区、建国朝阳片区、硫化碱长片区、建设花园临街商铺等重点拆迁片区进行安排部署,全力推动房屋拆迁改造工作。今年以来,共达成安置补偿协议174户,拆除房屋138户,已完成河西甘南村807户入户调查、征求意见以及安置方案起草工作,于5月26日开始入户评估动迁工作。已完成清真寺片区104户摸底调查和征求意见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拟于近期召开德令哈工作会议,并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德令哈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谋划推进州府德令哈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等重大工作,研究制定共建州府的意见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十九、铁路公路机场工作推进组(责任单位:州发改委)

  (一)主要工作。

  1、推进格尔木—拉萨—聂拉木亚南大陆桥、重庆—喀什—红其拉甫中巴通道或霍尔果斯亚欧大陆桥通道建设。

  2、打造格尔木、饮马峡、德令哈铁公联运新模式。

  3、加快格敦、格库铁路项目建设。推进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扩能改造工程、红柳至一里坪地方铁路项目建设。塔尔丁至肯德可克地方铁路的前期工作。

  4、加快德令哈至香日德高速公路、茶卡至格尔木高速公路,积极推进天峻县阳康乡至苏里乡公路、德令哈至都兰公路及海西州2016年农村公路项目建设。

  5、加快建设格尔木机场改扩建项目。

  (二)工作进展情况。

  1、将格尔木—拉萨—聂拉木南亚大陆桥、重庆—成都—格尔木—库尔勒—喀什—红其拉普中巴通道或霍尔果斯亚欧大陆桥通道建设纳入全州“十三五”总体规划,格尔木至成都铁路计划“十三五”开展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

  2、州经信委牵头,已与州交通局编制完成格尔木、饮马峡、德令哈公铁联运新模式工作方案初稿。

  3、格尔木至敦煌铁路海西段已全部建成;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4月15日已复工建设,计划2018年底建成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扩能改造工程正在建设;红柳至一里坪地方铁路于3月复工建设,主体已完工,进行电力环水保的恢复和通讯设备安装工作,1-6月完成投资4.95亿元;塔尔丁至肯德可克地方铁路截止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4、德令哈至香日德高速公路于4月复工,正在进行收尾工程;茶卡至格尔木高速公路于5月复工,已进入收尾阶段;德令哈至都兰公路于4月复工,2016年农村公路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1-6月完成投资0.22亿;国道G612线小柴旦湖至黄瓜梁至茫崖高速公路、国道G215线涩北至察尔汗二级公路、国道G315老线乌兰至德令哈二级公路、格尔木综合交通枢纽等已完成前期,国道G347线德令哈至都兰二级公路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200万元;德令哈至肃北旅游公路已纳入省交通厅“十三五”规划。

  5、格尔木机场扩建工程3月15日复工建设,1-6月完成投资6300万元,正在进行航管气象楼、中心变电站、职工宿舍食堂用房建安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南亚大陆桥、中巴通道或霍尔果斯欧亚大陆桥大通道未纳入国家规划。二是德茫铁路、茶卡至都兰、天峻木里至德令哈地方铁路未纳入青海省铁路发展规划。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1、铁路方面。加大与省对口厅局的沟通力度,将德茫铁路、茶卡至都兰、天峻木里至德令哈地方铁路纳入青海省铁路发展规划,早日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2、公路方面。加大与省交通运输厅的沟通力度,力争未开工的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二十、金融业发展工作推进组(责任单位:州金融办)

  (一)主要工作。

  1、筹建柴达木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综合性、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

  2、组建柴达木金融服务中心,创建柴达木金融试验区,建设集基金运作、投资融资、资产管理、产权交易、PPP项目运作、环境能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中介服务于一体的地方综合金融平台。

  3、加大与各大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年内引进和培育20家金融和非金融投资机构。

  4、综合应用多类型现代产业基金模式,设立海西州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海西州战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海西州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等产业引导基金,引导银行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建设万亿金融资金池。

  5、推进柴达木农商银行深度改革,做大做强地方银行。

  6、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和企业融资担保联盟。

  7、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业,建立柴达木融资租赁公司。

  8、推进绿色金融、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构建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在线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西宁网
海东政务网
海南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玉树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黄南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