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草原牧民的好“曼巴”——记天峻县医务工作者马石明
来源:柴达木日报
作者:朱园园
发布时间:2016-12-07 09:06:02
编辑:冯玲

  海西新闻网讯   几千年来,多民族聚居生活在海西,共有的历史、相同的信念,使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形成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结成了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可以说在这里民族团结精神早已经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的心底。时代在变,这种精神一直在延续。

  在海西州天峻县,被称之为“草原牧民好曼巴”的医务工作者马石明,自2012年在天峻县面向全国进行的县医院院长竞聘中,以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以来,他放弃条件优越的省城大医院,在这片高寒缺氧的民族地区一干就是四年。工作中,他凭借自己的医德仁心和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恪守医生职业道德,尽心竭力为牧区群众祛除病痛。天峻县人民医院在马石明的带领下也重新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

  马石明为基层群众捐款

  1、扎根基层,服务一方父老

  当年走出省卫校大门后,马石明便把七年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投入到了化隆县沙连堡乡贫苦的黄土大山里,在三个人、一匹马、一个药箱、一支手电筒的简陋条件下,成为了当地藏族、撒拉族等兄弟民族群众信任和离不开的“尕曼巴”。他从乡村卫生所医生干起,历任乡卫生院院长,县医院外、妇科主任、副院长、院长,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乳腺外科主任。由于有着丰富的基层经历,2012年,年近50岁的马石明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面临诸多发展困境而且急需突破的天峻县人民医院。到了工作岗位后他才意识到,这个选择不仅是对他身体适应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工作能力的大考验。

  “当时的天峻县人民医院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两大压力。外部压力是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县医院从硬件到软件都存在很大差距,县级医院本应具备的条件还不具备,许多急需开展的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这与当地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形成很大的反差和矛盾。内部,职工们的心气儿和工作热情也很低落,许多人都想寻机调走或退休,一时间县医院还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马石明告诉记者,他接手工作时,医院因技术力量过于薄弱,除简单的局麻小手术外,手术室的门几乎常年关闭着,需做急救手术的病人往往耽误在数百里外的转院途中。

  为了彻底改变医院现状,马石明首先从外科建设入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逐步开展了多例普外和骨科常见手术,以此带动其他科室发展,并经过多方争取,先后安装了DR、CT、大生化等必需设备。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新建了重症监护室,并对手术室、产房、检验科进行了改造。安装了电梯,修建了环境优雅舒适的高原生态休闲区,改善了就医和工作环境。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达4600平方米的新住院部大楼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

  为了加快专业队伍建设,马石明采取了“传、帮、带”和“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方法,一方面与浙江省象山县人民医院、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海西州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经常请专家来县医院开展蹲点帮扶工作,实地进行业务指导、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培训讲座,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外地专家的诊治。另一方面选派技术骨干到省内外各大医院进修深造,以此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不仅是一个医疗单位,更应该是给人希望和温暖的家。”马石明说。为了给患者和职工营造起家的氛围,马石明带领员工对医院内外多年的垃圾进行清除,还进行了围墙整修、安装大门、种草铺路等外观环境的整治,使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内部,将规范操作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通过修建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培养医院文化等一系列措施,把职工的心重新凝聚在一起。为了给患者提供舒心的环境,马石明把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愿望,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当做工作中的大事,根据民族习俗,在医院开设了便民小超市、便民厨房,设立家庭病床,开展了一切从病人出发的献爱心服务,使患者和家属在医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马石明为患者检查身体

  2、情系基层,守护一方安康

  医院活了,职工们心齐了,但马石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标准也越来越高。2013年3月,马石明亲自主刀给病情危重患有胆囊结石、化脓性胆囊炎的老阿妈南木吉成功实施了胆囊切除手术。当南木吉的家人捧着洁白的哈达献给他时,职工们舒心地笑了。南木吉的家人翘着大拇指说的一句“草原牧民的好曼巴”在天峻迅速传播开。宏纳多杰美巴活佛得知他能做乳腺癌手术的消息后,便带着患有乳腺癌的老母亲来到医院,执意要马石明给母亲做手术,经过精心准备,马石明主刀成功实施了天峻县人民医院建院60年来的第一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他主刀的第一例剖宫产手术,使中断10多年的这项手术重新在县医院恢复,一度冷落的妇产科也相继迎来了一个个小生命的安全诞生。

  2013年10月,天峻县人民医院里送来了一名因跌落下水井造成腰椎爆裂性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一根竹竿从臀部刺入腹腔的病人。当时病情危重,若长途转院就有生命危险,但医院条件有限,存在着很大的医疗风险。为了保住鲜活的生命,马石明还是断然选择了紧急施救,在辽宁帮扶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个多小时的剖腹探查术,从腹腔中成功取出了22公分长的竹竿,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提及这件事,马石明感慨地说:“怕担风险就会放弃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生命的紧急关头,医生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的抢救患者。”在短短3年时间里,天峻县人民医院仅有5人的外科、3人的妇科团队成功地施行了近200多例手术,其中由马石明主刀的手术就多达100多例。在马石明的带领下医院的各项业务开展起来了,职工的精气神也旺了起来。最值得全体职工高兴的是,2015年7月,青海省卫计委组织专家经过严格考核顺利通过评审,天峻县人民医院取得了“二级甲等医院”资格,从此医院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继续抓好医院发展的同时,马石明和他的团队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更边远的基层。一有空,他就带队下乡巡诊,了解牧民需求,征求矿工意见,还对天峻县敬老院的老人不定期开展免费体检。与织合玛乡、龙门乡、新源镇等卫生院建立对口联点帮扶关系,不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巡回医疗。在巡诊期间,马石明发现舟群乡桑毛村80多岁的老阿妈杨毛左胳膊骨折后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形成假关节导致残疾的情况后,立即对老人进行了手法复位固定和药物治疗,解除了老阿妈长达3年的痛苦。在敬老院中,他发现70多岁的多日杰老阿卡因患有严重的疝气,多年来隐忍着痛苦和不便而艰难度日的情况时,立刻安排病床将老人接到医院进行了免费手术,老人痊愈后亲自送来了一面写着“关爱老人、好心曼巴”的锦旗。

  “一名好医生,他一生的精力和时间应该属于病人,一名基层医院的主要责任人,就要团结带领他的团队担负起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责任,只有努力,才能不负一方父老。”这是马石明常说的话,也是他在天峻县人民医院全心全意工作的写照。

马石明为基层群众义诊

  3、爱洒基层,甘为百姓付出

  看着一个个患者康复出院时的笑脸,面对家属满意的称赞,马石明常对医护人员说,作为一名医生,能赢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信任和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和幸福。为了更好地和群众沟通交流,马石明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日常藏语。医院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一条条代表着感恩之心的哈达,无声地证明着天峻县人民医院在马石明的带领下重新建立起来的新型医患关系,也证明着医院在他的带领下树立起来的新形象。

  来到天峻后,没日没夜的工作使马石明原本很好的身体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经常性流鼻血、失眠等疾病。2012年12月,马石明带领医护人员奔赴离县城200多公里的苏里乡义诊,当结束对100多人的诊治时天色已晚,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手术,马石明和同事谢绝了牧民的挽留,在连夜返回医院的途中车轮胎爆裂,被困在寒风刺骨的旷野中直到凌晨四点才返回医院。对马石明来说,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说:“我们常年在一线工作都很辛苦,也很劳累,但在苦中我们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在累中体验着生命的价值。”

  在生命所托健康所系的医疗卫生战线,在救助他人的时候马石明往往疏忽的是自己的身体,冷落的是家庭和亲人。2000年3月,马石明的母亲临终时,他未能守护在老人的身边。2012年底,当马石明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新岗位的关键时刻,老父亲患上了肝癌,他也未能在床前侍奉尽孝。因为马石明是医生,是大众健康的守护者,所以在一次次两难的抉择面前,他往往选择的是病人和工作。

  多年来,党和人民给了马石明很多的荣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医患携手共赢健康先进个人、全国卫生计划生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面对荣誉,马石明谦逊地说:“医者应该有仁心,我所做的,是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都是很平凡的事,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还差的很远。”这就是马石明,一个普通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真实精神写照。天峻县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也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医务工作者。

  

马石明与同事交流治疗方案 

  4、做新时代爱岗敬业的楷模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爱岗与敬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

  在马石明心目中,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个医者应该有清廉本分的职业操守。一路走来,马石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的誓言——“哈达是情谊,锦旗是褒奖,但红包和回扣是白衣天使这个纯洁称号身上的污点。”他用实际行动使天峻县人民医院在老百姓心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古人说得好:“医乃仁术,无医德者不堪称医也”。作为医生的马石明时时刻刻把救死扶伤当做自己的天职,也时刻将爱岗敬业印在脑海中,力争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众所周知,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而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能够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就能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带来福音。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西宁网
海东政务网
海南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玉树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黄南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