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青海日报》加强组织建设 夯实执政根基——乌兰县党建工作巡礼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08 09:29:20
编辑:张永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6年,乌兰县各级党组织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强功能、重服务,增活力、促发展,着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乌兰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开展领会党章党规的基本遵循,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明确做合格党员的努力方向。坚持联系实际,学到位、抓落实,切实解决好党员身上和实际工作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让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面貌,不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领导领学,推动学习常态化。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自觉以“八个带头”严格要求自己,把《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作为重点内容,通过上党课、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党风廉政教育和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学习,实现领导领学、带学、促学,有效带动了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制度保学,促使学习实效化。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对学习教育作出具体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以及党支部“三会一课”、农牧区党员轮训等学习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有效利用党员活动室等阵地设施、互联网远程教育等资源手段开展“个人学”“集体学”“线下学”“线上学”,形成了追、赶、超、越的良好学习工作氛围。截至目前,各级党组织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讨论会30余场次,召开学习教育专题会议60余场次,参学党员干部达2000余人。

  成果促学,实现服务多元化。一是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双帮”工作制度,结对共建帮扶,党员干部全部结对认亲帮户,使每个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任务,每个贫困村有共建党支部,每个贫困户有结对认亲帮扶干部。希里沟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创新“党建示范引领、项目建设带动、富民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一体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实现了“1+1+1>3”的叠加效应,走出了强村富民的新路子。二是继续拓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采取与困难户结对,定期不定期以支部集中、个人分散相结合等形式,到社区开展义务劳动、扶贫帮困等服务。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委深入柯柯镇兴隆村为11户贫困家庭送去了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及慰问金,整合资金4200余元;组织3名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医疗专家深入都兰寺开展义诊活动,为80余名僧众免费做健康检查、送医送药,建立健康档案。

  党建服务民生电商促进发展

  乌兰县立足农牧区经济发展实际,抢抓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先机,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农产品效益、推进脱贫攻坚清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探索党建服务民生新方式,电商促动发展新路径,创建“党建+电商”新模式,丰富党组织服务群众形式,提高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

  搭建一个平台,党组织率先引领电子商务。为更好助推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乌兰县以电子商务发展为契机,引导基层党组织围绕电商做文章、想办法,积极搭建起电商平台。县委、县政府与杭州招银公司签订了《乌兰县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300万元建成1800平方米的乌兰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中心,内含电子商务办公区、展示厅、线下体验及培训中心等,现已有经营茶卡羊、藜麦、枸杞等特色产品9家企业入驻电商园区,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乌兰红”商标,成为全省首家县级电子商务平台。

  树好一面旗帜,党员干部率先实践电子商务。乌兰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以标杆引导群众,以旗帜号召群众。积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按照把“党员培养成电商骨干,把电商骨干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思路,积极组织党员示范户、未就业大学生、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赴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参加“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学员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了解和自主创业能力。柯柯镇大学生村官李光琪通过参加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班,萌生了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帮助村民致富增收的想法,于2015年10月创办了乌兰地区首个电子商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积极发布电子商务政策宣传引导、地区电子商务微资讯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等信息的推送服务,为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和其他经营者提供技术支撑,提供全程服务。

  筑牢一个阵地,村级场所率先服务电子商务。按照“整合功能、延伸服务、便民为民”思路,以村级组织场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在各村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大厅,将电子商务纳入其中,作为电商向农村发展的前沿阵地,拓展村级便民服务范围。同时,依托村里已经开通的宽带网络、村级党员电教室无偿为电子商务提供网络、设备和技术支持,整合资源优先发展电商,延伸“帮代办”服务链条,为群众提供网货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等服务,村民自家种植的黑枸杞、红枸杞、玛卡等农副产品由原来统一收购模式向现在村民自己开网店在网上零售模式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品效益,增加村民整体收入,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并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在资金、人才上给予重点帮扶,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新动力,成为农牧民党员群众创业致富的新天地。

  “四力驱动”助推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双效融合”

  乌兰县紧紧围绕扶贫攻坚任务注动力、聚合力、提效力、激活力,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解困“双效融合”。

  落实责任“注动力”。完善联动工作机制,落实职能部门具体职责,强化扶贫攻坚动力,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采取县级领导带头抓、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帮扶单位协作抓、第一书记具体抓的“四抓”模式,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和各常委任副指挥长的县委脱贫攻坚指挥部,由4名县委常委担任4镇驻镇指挥长;在村级建立由第一书记、挂职干部、驻村干部、联点干部、村社干部组成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充分发挥“七个作用”,构建起全县合力抓脱贫格局。二是逐级签署了“军令状”,进一步筑牢了“抓党建是最大政绩,抓扶贫是最大任务”的工作理念;同时县委县政府与各镇、各镇与各贫困村分别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结对帮扶“聚合力”。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广泛动员,结对帮扶,凝聚合力。一是选派了53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深入19个重点贫困村、一般贫困村、后进村、维稳重点村,协助做好精准识别、扶贫规划、产业发展、贫困户技能培训等工作,壮大了党组织领导精准扶贫的核心力量。二是结对帮扶全覆盖。严格落实“123”工作机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职工认亲帮户的“双帮”工作制度,安排全县67个机关事业单位及60家驻县企业与全县38个行政村中建档立卡的403户贫困户,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固定结对关系,实现单位联点帮扶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贫困群众双向全覆盖、常态化。

  创新载体“提效力”。用党建工作生机助推精准扶贫,实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一是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构建起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为后盾,村级为民服务站为窗口,村(居)务事务代办点和片区、社区代办员为依托的五级联动服务网络。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工作代办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提供“一站式”和“代办制”便民服务,实现“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政务、关爱”六个服务不出村,有效提升精准扶贫服务能力。二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编印《扶贫开发政策知识读本》,并邀请省州扶贫开发部门有关专家开展了扶贫政策、法规讲座培训,培训第一书记、工作队成员和村“三委”班子成员等270余人次;大力实施“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种类型的产业经营大户,形成一户带多户、一点连一片的发展格局。三是深入开展“双帮”活动。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认亲的党员干部职工定期、不定期深入联点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活动,有针对性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制定帮扶措施共计575条,已实施387条,正在实施的188条。全县各“双帮”单位为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159个,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总价值共计46.43万元。

  建章立制“激活力”。严格落实“123”工作机制,健全精准扶贫责任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部署、抓落实。一是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制度、驻镇指挥长工作制度、联点包村制度等。定期督查指导“党建+精准扶贫”工作,严格责任落实,确保县、镇、村三级联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明确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定《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清单》、《乌兰县扶贫干部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镇干部、村干部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细化扶贫干部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三是健全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联述联评联考”述职的重要内容和干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优先提拔使用;对重视不够、履行责任不到位的约谈提醒;对精准扶贫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真正把基层组织优势变成扶贫攻坚优势。

  开展双“五星”争创活动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乌兰县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开展“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和“五星级”党员争创活动,通过对党组织、党员“评星定级”,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立足“真”字,围绕服务定标准。依据《关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争创“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争当“五星级”党员活动实施方案》,使评选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以“队伍优化、团结协作、高效运行、推动发展、凝聚民心”为重点设置五颗星。二是根据党员所处不同领域分别从五个方面设定创星标准。农牧区党员设创“诚信守法星、学习宣传星、创业发展星、公益奉献星、和谐文明星”为重点确定星级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以“理想信念星、工作绩效星、公益奉献星、廉洁自律星、和谐文明星”为创评标准。各基层党支部、党员的星级评定按照自评、互评、群众参评、党组织(上级党委)评定、结果公示的步骤有序开展,进行逐级申报。

  着眼“实”字,科学考评查实绩。“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和“五星级”党员创建工作于2016年7月开始,至2020年10月完成,每年考评一次。一是创新考评方式。在双“五星”创建活动中,采取自评、互评、民主评议、上级党组织评定、并参照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结果评星定级。二是分类组织考评。农村(社区)党组织、党员由乡镇党委负责初评,县委组织部复查;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由县直机关党委负责考评,县委组织部复查。三是强化考评监督。严格按照“四评一公开”程序,认真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向党员群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考评结果的公信力和群众的公认度。

  围绕“恒”字,动态管理促落实。根据“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考评结果,加大奖惩兑现力度,实行“三挂钩”。一是与综合目标考核挂钩。把双“五星”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对“五星级”予以加分、“四星级”不加不减、“三星级”及以下的予以扣分。二是与评先推优挂钩。各级党委向县委推荐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只能在被授予五星级的党组织、党员中产生。三是与结对单位挂钩。全县每个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一个村,结对村党组织达到“五星级”标准的,结对单位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予以加分;结对村党组织达不到“五星级”的,结对单位不脱钩。同时,对创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在每年的复评验收中,县委双“五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核结果,对上年度评定的星级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抽查,按照程序予以升级、降级,甚至是取消星级资格。

  探索建立“1+3+N”社区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乌兰县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社区党建“133”模式进行提标升级,创新拓展为“1+3+N”社区治理新模式。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志愿者队伍3个平台为主体,以社区监委会、党代表工作室、便民服务点、物业公司和驻辖区单位等多元支撑的“1+3+N”治理机制,形成了具有乌兰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强化“1”,增强组织“向心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乌兰县立足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突出抓好支部建设,强化其核心作用,整合社区各种资源,统筹社区治理。一是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优化社区工作队伍人才结构,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并建立了后备人才库。全县40名社区干部,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者占75%。二是深化网格化管理,将1个社区“网”分为若干个“格”,落实“一格五员”(即网格管理员、网格警员、网格信息员、网格信访员、网格监督员)责任捆绑管理模式,形成了“人在网格中,事在网格办”的新格局。三是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为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夯实政治基础。如茶卡社区将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吸纳入社区管理,建立了20支群防群治队伍,在131名楼栋长、单元长、中心户长、中心店长之中,党员占比30%。

  提升“3”,筑牢治理“铁三角”。依托社区居委会、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三个平台,构建起“自治、管理、服务”的“铁三角”工作体系。一是由各社区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组建了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人民调解、治安联防等5类志愿者服务队,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志愿服务。如茶卡社区“天之镜”志愿服务队在盐湖景区通过开展免费义诊、文艺汇演、联防巡逻、交通疏导等志愿活动,宣传景区特色、餐饮和历史文化,倡议景区商户诚信文明经营、礼貌待客,引导游客爱护环境、有序参观,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二是创新建立乌兰县居务两级会审和监督巡查制度,由社区居委会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力量,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不断健全社区居民议事相关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座谈交流、共同协商等方式,逐步形成社区管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社区事务大家评的自治氛围。三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厅四室”(即便民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温馨调解室、文体娱乐室、社区警务室),推行“一站式”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上门服务制”,为居民提供相应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壮大“N”,画好服务“同心圆”。社区治理主要依托社区多元化服务来推进。一是设立居民事务代办点,依托社区代办员队伍,将需要进行代办或协办的事项进行汇总、梳理、分类和代办,解决居民办事程序不清、多次跑路的问题。二是在全县6个社区建立党代表工作室,推行党代表“约见党员日”制度,经常性收集诉求、开展服务。目前全县共有80余名党代表深入工作室,接待走访党员群众630余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20余件。三是通过“党员奉献日”“便民服务周”“认领微心愿”等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法律援助、困难救助、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等各类公益活动,并接受社区党员和居民的评议,深化了工作在岗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机制。四是建立了社区服务管理综合系统和便民信息查询系统,实时采集三维地理信息、人口基础信息以及居民单位地址、住宅房屋、矛盾纠纷、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等信息,建立了完善的电子台账,实行信息动态管理,提高了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五是打造“小镇净化日”、“开心星期五”等多个服务品牌,主动为民服务,最大化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如城东社区针对五条服务工作线相应推出“五个服务站”,进一步深化细化服务、提升管理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六是在社区文化广场设立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广泛宣传平安建设、法律常识、计生、科技等方面知识。吸纳社区文艺爱好者组建老年锅庄、民间趣艺、广场舞等文化娱乐队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向居民传授文化知识、普及政策法规等,使社区居民“住在社区,学在社区,乐在社区”。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西宁网
海东政务网
海南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玉树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黄南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