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沙海变绿洲 汗水成就了泉水湾
来源: 柴达木日报
作者: 赵洪甲
发布时间: 2017-09-08 09:24:47
编辑: 沈高洁

    海西新闻网讯 乌兰县现有人口3.7万左右,近年来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今年更是突破了200万人次,皆因乌兰有着国家4A景区“天空之镜”茶卡盐湖、草长莺飞的金子海、色彩斑斓的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胜地。许多游客在欣赏美景时,不会想到乌兰这座新兴的旅游小镇曾经面临着沙漠的侵蚀和威胁,数百万游客不会想到、记者更不会想到,只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触碰到了它往日的回忆。

  这里曾经沙漠万丈

  记者来乌兰采访过几次,但仅仅是直奔一题,忙完任务完事。这次有半日闲暇,拉着乌兰认识的朋友,想让他带着去看看茶卡盐湖、金子海、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胜地,按理说这么多可以去领略美景的地方,但朋友带记者去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沙漠上的泉水湾。

  泉水湾在乌兰县城的东面,只要15分钟车程。

  “以前乌兰没这么好的天气。”朋友说。

  记者看着车外满眼的绿色和明媚的阳光,“不能吧!”

  朋友没有解释,只是“呵呵”一笑,指着车窗外一大片树林说:“以前那里全部都是撂荒地,后来当地农民响应退耕还林政策全部种了树。”

  记者看着那些树赞叹道:“这些树现在可真粗啊!”

  “嗯!必须的,都已经种下很多年了。”

  朋友开车驶出315国道,拐进了一条曲折的砂路,在砂路的尽头,一排简易的板房孤零零地耸立着,这里就是泉水湾生态管护站。

  记者看到附近有帐篷,几个农民扛着树苗正往山里走,朋友说道:“在这里种树很困难,每年都要大量的补植补栽。”交谈中,补植树苗的负责人祁生财介绍说:“今年补植了266公顷,估计要20多天才能种完。”

  年逾花甲的冶云是泉水湾管护站的护林员,在这里已经守护了三年。他的主要职责是护林巡护、观察树木有无病虫害,并给来往的游客讲解森林防火安全知识等。冶云望着漫山遍野的绿色,感慨地说道:“以前这里都是沙漠,现在一到春天,可漂亮了。”老人眼里流露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喜悦。

  这里以前都是沙漠?记者愣住了,望着那些繁盛的草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荫,以前怎么会是沙漠呢?

  冶云看到了记者的迷惑,解释说:“我小时候这里还有草,但是后来羊多了,草被吃得越来越少了,慢慢地就变成了沙漠。”听了老人的话,再看了这里以前的老照片及文字资料,记者才相信这里以前真的是一片沙海。

  看着管护站的照片和文字资料,记者才知道自己处于希里沟镇河东村泉水湾的防风固沙区,泉水湾管护站是希里沟管护站的分站。泉水湾,是由乌拉斯塔山的地下泉水喷涌而出自然形成的一弯清水。过去,曾经因为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周边稀稀拉拉的几棵白刺树也被人偷砍填进了灶膛,这里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勤劳铸就生态奇迹

  当地流传着“小风沙飞扬,大风沙满天,沙丘无脚年年走,庄稼遭埋常绝收”的民谣,便是对过去泉水湾沙害的真实写照。

  泉水湾的变化缘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乌兰县防风固沙工程”。9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已是草木繁盛,花香漫野。

  岳朝旭是希里沟镇环保管护站站长,黝黑的面孔加上一身迷彩服,朴素又开朗,看到记者对这块从沙漠变成草木繁盛的绿荫地赞叹不已,岳站长开玩笑地说:“当然是因为这些植物的生命力很强咯!”

  事实上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是乌兰人用汗水浇灌的。据介绍,“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乌兰县防风固沙工程”2009年开始实施,2012年完成,总工程面积为9100公顷。2009年和2010年,项目主要集中在泉水湾地区,共实施了280公顷的工程固沙和306公顷的防风固沙林。在一张斑驳的照片上,记者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在一片沙海里,一辆手扶式拖拉机拖斗里装满了工程固沙用草,四个车轮陷在沙地里无法前行,只能靠几个人在前面用绳子拉,或是人工运草,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乌兰人在4年时间里一点一滴将绿色绘满了这片沙海。

  当记者提出想去转一圈时,岳站长说只能在附近的高地远眺,记者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能转一圈?朋友在旁边解释说因为面积太大,转一圈需要几天时间。9100公顷到底有多大呢?通过换算,惊讶地发现,这片绿化面积相当于12745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在上山的路上,岳站长介绍:“现在这些沙地已经大部分被植被覆盖了,但依然十分脆弱,还需要我们的呵护,如果车轮辗轧,很容易压碎这些硬化的土壤,而且会露出下面的沙子。”在山坡上,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树木如同待检阅的士兵,偶尔也会看到一块沙地,岳站长说:“这一块是因为树苗没成活,所以这里的沙子还没有硬化。”说着他蹲下身用手挖起一把沙子给记者看,“你看,沙子是潮湿的,说明今年的雨水很丰富,也得益于附近植物的保湿作用,相信过不了几年,这里也会变成树林。我们刚开始种树的时候,挖下去20厘米都不见潮湿的沙子,所以我们把树种得特别深。”

  记者气喘吁吁爬上山坡后才发现,后面还有一个更高的山坡,也是万木萌发,远远望去绿意盎然。

绿化脚步永不停止

  在一处草木明显比别的地方稀疏的半沙半土小坡上,岳站长指着脚下说:“这里以前是流动沙丘,树种下去也无法成活,所以我们采用扎草方格的方式用草固沙。”几年时间过去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早已破败的草方格,还有方格里茁壮成长的植物。

  扎草方格治沙在治沙领域由来已久,效果显著。岳站长是扎草方格的老把式,介绍起来头头是道: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米见方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然后在草方格内种植沙蒿、柠条等沙生植物,建成挡沙林带。这项技术198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下山的路上,岳站长给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这些治沙的功臣——沙蒿、柠条、乌柳、红柳、新疆杨、青杨等等。

  几个动物的脚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岳站长辨认后说是黄羊的脚印,以前这里是见不到黄羊的,现在树多了,草多了,野生动物也喜欢来这里吃草。

  “乌兰县还有沙漠吗?”

  “有,还很大,金子海、尕莫斯台、卜浪沟!”岳站长又补充道:“只要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还有沙漠,我们搞绿化的脚步就永不停止。”

  记者从乌兰县林业局了解到,近几年来,通过“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防沙治沙项目等,造林绿化面积达7.7万公顷,乌兰县森林覆盖率从12.8%提高16.62%,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明显好转。

  绿色发展理念改变了乌兰前进的轨迹,也给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福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乌兰高扬生态之旗、推进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奋斗目标。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海西在线
柴达木音乐网
柴达木摄影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海西州旅游局
海西州党建网
海西州政务网
青海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