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诗和远方是柴达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4-12 09:55:59
编辑: 沈高洁

  柴达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默默无闻地躺在年轻的青藏高原北缘。千万年来,也许,有人涉足,却未曾发现她的诗意,直到距今约八百年前,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在此后的若干年里,居住在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区的成吉思汗弟系的诸王后裔给纷纷南下。他们行程数千里来到青海,在柴达木及环青海湖等地区繁衍生息,自称为德都蒙古,成为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德都,蒙古语译音,意为“上部、雪域”。他们的到来,无异于一次地理大发现。

  一

  上中学时,我的地理很糟糕,考分有时只是个位数,却记住了柴达木,因矿产极其丰富,故被称作中国的“聚宝盆”。或许,冥冥之中就早已注定,万里之外的柴达木,将成为我此生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名词,而或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支点。

  许多年后,我在喧嚣的西宁火车站广场,登上开往格尔木的长途汽车,侧身躺在车厢里,看着青藏高原的天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近。不仅如此,似乎比其他地方的天空更高更远,湛蓝湛蓝的,蓝得让人眩目让人惶惑。

  湛蓝的天空偶尔飘过来一片洁白的云,随着高原的风,那么轻盈无束且十分从容就飘入了夜空。高原上的夜很黑,看不到一点灯光,也感觉不到汽车在前进,只觉得汽车在轻微地晃动或颠簸,偶尔的一盏昏黄的灯,才发觉长途汽车正在荒原上气喘吁吁地爬行,在这漆黑的夜里,仿佛漫无目的……

  不知道睡了多久,张开眼皮时,看到远方矗立着一堵高墙,靛青的高墙,上面挂着一枚椭圆月亮,却很亮,亮得令人痛不欲生,忽儿又静如止水……

  在柴达木(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工作生活的几年里,因为工作关系,我时常如同一阵风,穿行在这八百里沙漠瀚海。于是,一个念头开始在我的脑海里萌发,并萦绕至今:海枯石烂时,沧海没有变成桑田,而是变成牧场,居然还有一个个充满遐想充满诗意的名字。

  二

  亿万年前,应该还没有这些个充满诗意的地名,甚至没有青藏高原。至少,在二亿八千万年前,整个青藏高原还是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几千万年后,剧烈的地球板块运动,促使昆仑山和可可里地地区隆生为陆地。

  此时,柴达木这片地方,依然只是一片海沟。直到八千万年前,又一次强烈的地球板块构造运动,这条海沟终于浮出水面,成为“世界屋脊”上的一片盆地,就如同青砖碧瓦上的一片沟槽:西北是雪山连绵的阿尔金山,东北是傲然耸立的祁连山,西南是涌向天边的昆仑山。

  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默默无闻地躺在青藏高原的北缘。年轻的青藏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河流与湖泊之间,是广袤的草原和茂盛的丛林。也许,有人涉足,却未曾发现她的诗意,直到有一天,蒙古人来了。

  距今约八百年前,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一个叫铁木真的部族首领经过无数征战后,统一蒙古。蒙古人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头戴金盔的成吉思汗骑在马背上,挥舞着金刀宣称:青天覆盖的地方,都是蒙古人的牧场。

  于是,在此后的若干年里,居住在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区的成吉思汗弟系的诸王后裔给纷纷南下。

  漠北蒙古是中国古代北方戈壁沙漠以北的广大地区,今分属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和中国新疆;漠南蒙古应是现在的蒙古国南部区域及中国内蒙古以西地区;西蒙古应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蒙古国。

  我想,从如此遥远的地方南下的蒙古人,应该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他们甚至不知道远方究竟是哪里。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不断有人留在有河流和草原的地方,在翻越天山后,留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的就更多了,像新疆的巴音郭椤蒙古族自治州和甘肃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但总是有更多的蒙古人一往无前。

  继续南行的蒙古人在翻越祁连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盆地,目光极处,是天与地的交合,他们把这片辽阔的土地称之为柴达木。其时,应是草原最美好的季节,天高云淡,一望千里。目光所到之处,牧草正在疯长,葱郁四溢。阳光无遮无拦地从高远的天空飘洒下来,铺满整个草原。

  柴达木,蒙古语译音,意为“辽阔的土地”。

  三

  在去往柴达木之前,我曾穿越太行山进入山西,而后经大同前往内蒙古,只为看一眼金庸笔下的蒙古大草原、成吉思汗征战亚欧大陆的出发地。

  路上,我一直在设想自己在见到大草原时该有怎么的情形和表达,我想该张开双臂,极目远眺,然后大声顺道:啊,美丽的大草原,我来了!

  这似乎有些俗套,却是最好的表达。

  抵达呼和浩特时,我看到公交站牌上有一个叫蒙古大营的地方,那是终点站。我坐上公交车到达那里,发现只是这个城市的边缘郊区而已,而不是我臆想中的大草原。看到路边有一位蒙古族大婶,便上前询问,在哪才能看到大草原。大婶的回答让我有些失望,她居然摇着头说没有见过大草原。

  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金庸笔下的蒙古大草原、成吉思汗征战亚欧大陆的出发地,竟然是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交合的广大区域。

  到了柴达木,我以为这里除了戈壁就只剩下沙漠,当然,偶尔会有一片绿洲。当我像风一样穿越这片浩瀚的戈壁沙漠时,突然发现,戈壁与沙漠的深处,总会有绿洲,而戈壁与沙漠的尽头,便是草原,以及河流和湖泊。

  我还去过祁连草原。那里的牧草,要比戈壁与沙漠尽头的草原丰美许多。于是,我不禁想到,当年,蒙古人来到祁连大草原后,为何还要继续远行呢?

  莫非,诗和远方从来都是如影随行,就如同草原与河流还有湖泊,总是相依相偎。

  我想,用铁蹄和弯弓征服亚欧大陆的蒙古人,心里充溢着的不止是远方,还应该有诗意,要不,这初来乍到的蒙古人,怎么会想到这么一连串的形象而且很有诗意的名字。

  青天覆盖的地方

  都是蒙古人的牧场

  把这句话当成诗来读,也未尝不可。也许,成吉思汗本来就是一个心怀诗意的大汗,而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拉满弯弓骑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四

  牧人,从来都是逐水草而居。

  从遥远的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区南下的蒙古人,在翻越天山后,有人留在了沿途有河流与湖泊滋养着的草原,但还是有更多的蒙古人,向往着更远的远方,他们翻越祁连山,继续前行。

  远道而来的蒙古人,依然没有明确目的地。在翻越祁连山后,蒙古人定是发现一条美丽的河流。于是,他们沿河而下,因为他们依然相信,远方会更有诗意。

  我想,这条河流应是党金果勒河(简称党河)。

  党金果勒,蒙古语译音,意为肥沃的草原。

  党河的上游是祁连山的冰川和积雪消融后汇集而成的,流经草原时,便成为一条地渗河。早在汉代,党河被称为氏置水,想必是匈奴语译音。到唐代时改名为甘泉,宋时又改名叫都乡河。

  蒙古人来了,就改名为党金果勒河。

  蒙古人还在祁连山南面这片辽阔土地上发现很多条河流,他们一路放牧,一路行呤,还给每一条河流起了新的名字:阿让郭勒、哈尔郭勒、夏尔郭勒、疏勒……

  疏勒,蒙古语译音,多水之意。郭勒也是蒙古语译音,即河流。

  在这片多水的辽阔土地上,蒙古人定是沿着大大小小的河流顺流而下。突然,远方出现一大片水域,看上去竟然是黑色的。走近时才发现,是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咸水湖,因为过于深蓝,且蓝得眩目,远看便是黑色的。

  于是,蒙古人把这片水域称为哈拉诺尔,哈拉是黑色的意思,诺尔(内蒙古口语为淖尔,德都蒙古口语为诺尔)就是湖泊。

  五

  哈拉湖是青海省境内仅次青海湖的第二大湖泊,因深藏于祁连山腹地和柴达木盆地的东北边缘,海拔超过4000米,故而一直是养在深闺鲜为人知。周边还分布着数十个小湖泊,湖泊之间有大面积的沼泽地,是典型的高原草甸湿地。

  蒙古人的到来,惊飞了湖边觅食的大雁与野鸭还有鱼鸥等,藏匿于水草根部的鱼儿趁机得以游向湖水深处。湖岸上的野生动物虽是从未见过人类,却并不惊慌,远远地望一眼,然后继续悠闲地啮食阳光。

  时至今日,哈拉湖依然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夏季才能短暂游牧,直到最近几年修起一条沙石路,成为自驾游客心中的圣地。或许正因如此,这片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于一体的湿地,仍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北方地区保留最完整,也是最原始的湿地生态系统。

  翻越了天山和祁连山的蒙古人,站在深蓝色的哈拉湖边,遥望着北面高高耸立的雪山,开始眷恋这片水草丰美鸟飞鱼跃的圣洁之地。于是,有人留了下来,但更多的人在经过短暂的停留后继续前行。

  继续前行的蒙古人,应是沿着阿让郭勒、哈尔郭勒、夏尔郭勒等河流南下。前方,突然耸立着一座苍翠的大山。这座苍翠的山就是柏树山。我想,这名字应该不是蒙古人起的,这不是蒙古人的风格,更没有蒙古人的气度。大概是后人见山上高大苍郁的古柏,便唤作柏树山。

  所有的河流,都在柏树山前汇聚,然后依山而过。我想,这应是远道而来的蒙古人,头一次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象,山,是苍翠的,水,是清澈的,尤其是那厚厚的羊毛织毯般延展的草场,被各色的野花点缀得五彩缤纷。

  于是,向往远方而且心中满是诗意的蒙古人,给这条河流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巴音郭勒。

  巴音郭勒,即巴音河,蒙古语音译,意为“富饶的河”。

  远道而来的蒙古人十分眷恋这处依山伴水的牧场,他们还把巴音河流经之地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阿拉腾德令哈,意为“金色的世界”。

  巴音河纵横贯穿德令哈市区,为这座戈壁城市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被称之为德令哈的“母亲河”。在巴音河的哺育下,曾经的金色牧场,如今已是绿树成荫。站在柏树山上俯视德令哈,水在城中绕,城在林中栖。

  我想,数百年来,美丽与富饶一直盘桓在这片金色的牧场。只是,诗人海子却未用心去体味,落入眼里的只有雨水和荒凉。

  在这片土地上,有水才有草,才有繁华,才有生机。

  若干年后,德令哈建起了海子诗歌陈列馆和海子诗歌碑林,还以诗人的名义举办诗歌节。

  六

  远方的远方,栖居着诗意的灵魂!

  从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蒙古人,应是沿着巴音河继续前行,寻找这条河流的归宿地。

  蒙古人应是在九月末十月初的某一天抵达巴音河的归宿地。其时,正值夕阳西下时,枯黄的芨芨草滩,波光鳞鳞的湖面,还有那广袤的草场,在那流水般漫浸的金色阳光的涂抹下,还有天边绚烂的晚霞的衬映下,让人感觉自己就置身于一个流金淌银的世界,一个梦幻般的天堂。

  看着这环湖茂密生长延绵数十里,最宽处超过一百米,且高出水面比人头还要高的芦苇,蒙古人给这个湖泊起名为可鲁克诺尔,意为“芦苇很多的湖”。

  蒙古人眼中的金色世界,就应是巴音河流域及可鲁克湖这片水草丰美的牧场。对此,我深信不疑。而他们在抵达巴音河的归宿地可鲁克湖时,心中顿时幸福满溢,就如同这水流漫浸滋养出这片广袤草场的可鲁克湖。

  在柴达木工作生活的那几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去几趟可鲁克湖,特别是每年的八九月间,从未间断。每次站在可鲁克湖畔,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抵达这里的蒙古人的感受。

  当年的可鲁克湖是原始的,更为重要的是,这应是蒙古人翻越祁连山后,发现的第一个淡水湖泊。如今,可鲁克湖已经成为柴达木重要的旅游景点,虽不及宁夏沙湖的宽广与壮观,却要多出几分恬静之美与原生态风貌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