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机械化助力,小枸杞也有大发展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谭梅
发布时间: 2018-06-19 10:41:57
编辑: 沈高洁

  海西新闻网讯   枸杞产业已经不是单一的农业产业,是集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精深加工可带动二产发展、色选包装可实现效益的翻番、采摘枸杞可解决就业问题,在一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工包装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都得到发展,加快了农业“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成为产业核心,对发展地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如何从源头保障枸杞产业的保质保量发展,决定着“小枸杞”的将来之路——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枸杞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型树种,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今,青海枸杞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日渐提升,产品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近日,一场关乎枸杞生产的“革命”将我省枸杞产业提质增效拉上了总路程。

  机械化生产、节约人工成本

  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低空低量遥控施药无人机、多功能施肥机、行株间自动割草机、自走式全方位喷杆喷雾机、新兴刀片式枝条还田机……几日前,在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万亩枸杞科技园,随着枸杞生产机械化作业机具发出的轰鸣声,我省首次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拉开了帷幕。各种新型高科技机具的高效精准演示效果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依托我省柴达木盆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海西州积极引导、扶持枸杞产业加快发展,枸杞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围绕枸杞浆果资源高值化利用,我省已开发出有机枸杞干鲜果、冻干枸杞、枸杞汁、枸杞粉、枸杞籽油软胶囊及枸杞酒等系列产品,取得几十项科技成果和专利,一批种植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个由种植、精深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

  然而,这一产业发展的背后还有一些制约该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因素。如何提高产量、保证质量?一场提质增效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现场培训演示影响到每一户枸杞种植户的心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机械化,枸杞产业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机械化。

  据了解,我省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6653.3公顷(69.98万亩),种植区域从柴达木盆地(海西州)扩展到了共和盆地(海南州),已认证有机枸杞面积6893.3公顷(10.34万亩),其中海西州占全省种植面积90%。虽然目前,我省枸杞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达上百家,但枸杞种植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机械化生产机具严重缺乏,仍以人工作业为主,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劳务用工量大、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枸杞产业的发展。同时,用工难、用工荒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成为枸杞生产发展的瓶颈。

  枸杞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离不开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据省农牧机械推广站研究员许振林测算,采用机械化生产后,中耕施肥环节成本降低240元/公顷,效率较人工提高24倍;中耕除草环节成本降低205元/公顷,效率提高40倍;植保作业环节成本降低96元/公顷,效率提高25倍。“引进全程机械化作业,发挥好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目的是降低枸杞种植成本,帮助农牧民增收。”许振林说。

  从标准化生产模式开始、实现“机器换人”

  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和塑造绿色生物资源的优势产业,海西州枸杞产业发展已逐步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一体化、品牌化”等健康有序、良性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由于海西州枸杞大面积种植时间不长,枸杞产业相对起步较晚,发展至今,枸杞生产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突出的问题就是枸杞生产环节主要依赖人工作业,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导致枸杞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而更为窘迫的是,我省从一开始大多枸杞种植户就采用密植方式,单一追求产量,且枸杞种植区行距大小不统一,这样种植模式下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劳务用工投入占比极大。

  针对不宜机具进地作业的问题,我省农机相关部门把采用农机农艺融合后形成的标准化宜机生产模式作为推行机械化的基础,借鉴宁夏总结出的“3+1”模式。所谓的“3+1”就是枸杞的行距要达到3米以上,株距在1米左右的栽植模式,给拖拉机预留通过空间不小于1.4米,并全部采用滴灌技术。

  在这种模式下,大中型拖拉机可携带追肥机、行株间除草机、高效植保机具、枝条修剪机、粉碎还田机等进地作业。同时还可以通过修剪增加枝条密度的方法达到少减产的目的,用技术手段打消枸杞种植户减株减产的顾虑,主动向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栽植方式转变。而这种模式恰恰是我省所欠缺的。目前,我省枸杞产区普遍采用的是1.5m、2m或2.5m的密植保产栽植模式,机具是无法进地作业的,降低生产成本也就无从谈起。

  “以前,在枸杞生产过程中松土整地、剪枝、除草、施肥、喷药、采摘等各环节亩均人工成本超过4000元,大大降低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采用标准化适宜机械化作业模式,将现有相对成熟的追肥、行株间除草和高效植保机具投入到生产中,亩均劳动用工成本将节省1000元左右。采用标准化宜机模式造成亩株数下降虽使产量略有下降,但因人工成本下降、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提高,产量与成本两项相抵后综合效益比并不会下降,反增30%左右。”省农牧机械推广站站长何彦武介绍。

  为了改变主要依靠人工生产的局面,我省农机部门采取“3+1”模式,推广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模式,逐步实现“机器换人”,降低生产成本,助推枸杞产业发展。推进“生产模式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则成为今后我省枸杞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经之路。

  来自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新乐村新盛牛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德胜表示:标准化的枸杞种植基地和机械化的打药、除草、施肥等,一次性的将病虫害全部处理掉,即节省人工又全面、彻底,以后要带领合作社的农民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朱德胜说:“要从品质上严格把控,打造特色有机枸杞,打造品牌枸杞。”

  多方共力,开创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局面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算。”目前在国内,机械化生产技术全部为原创技术,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成为枸杞机械化最显著特征。以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宁夏农机推广站为代表一批科研院所,联合有关大学、企业等,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先后推出了“自动化触感犁刀式株行间除草机械”、“可升降折叠式双翼防风枸杞专用施药机械”、“折叠全方位风送式喷药机械”、“新型精准双向变量枸杞专用施肥机械”、“新型刀片式枝条还田机械”等十余种枸杞专用机具投放市场,尽管种类不全,机具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却依然在枸杞机械化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省农机推广部门联合有关企业在枸杞专用机具方面进行了研发,陆续开发并试验、示范了小型便携式除草机,微耕机,小型定株定量施肥机和手持式采摘机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性能和效率等方面也还远远不能满足枸杞生产需要。

  由此,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成为目前我省枸杞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的主攻方向。加强科技创新,加大适用机具的研发力度势在必行。主动破解我省枸杞生产机械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靠联合攻关研发出制约发展薄弱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重点机具,才能走出符合我省枸杞生产实际的机械化发展之路。同时,我省农机推广部门积极汇聚我省科研院校、农机推广、企业和合作社等各方英才,重点进行枸杞生产机械化的技术创新和关键机具研发,共同开创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局面。加快推出我省的枸杞生产宜机化模式下的机械化集成技术,为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枸杞产业涉及品种繁育、栽植、土肥、植保、农机等多个领域,需要密切合作协同攻关,才能形成合力。也才能制定出适合青海实际的枸杞生产标准化宜机模式和统一的集成技术规范。今后,只有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前提下,完成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栽植模式创新,形成涵盖枸杞生产全过程全系列的配套机具,才能扎实有效的推进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才能确保枸杞产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