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官保加之子讲述他父亲的故事—— 官·孟克纳森笔下官保加的五个“首”
来源: 柴达木日报
作者: 省天顺
发布时间: 2018-06-28 09:49:01
编辑: 沈高洁

  海西新闻网讯 近日,由德都蒙古文化研究会编印,官·孟克纳森所著的《我的父亲官保加》新书发行座谈会在德令哈举行。我们通过此书来认识一下官保加同志。

  上“错”学校成就第一个“首”

  “学生官保加,系左翼和硕特北左末旗人,在本校高等科修业期满,查成绩及格准予毕业。宁海蒙番学校。校长徐昶。‘中华民国’九年元月十八日”。就这样,官保加成为茶卡旗乃至海西地区首位接受现代学校教育的蒙古族学子。

  说起官保加的入学,确实是非常偶然。官保加之子官·孟克纳森说:“1910年,清廷催办青海蒙古两盟教育,第二年,青海办事大臣命蒙古王公送子弟入学就读,当时各蒙古王公深恐自己的子弟人学就读后被留作人质,也深恐自己的子弟进“洋学堂”,读‘洋书’,会被‘洋化’,故大多不愿入学,但又碍于上命难违,往往雇人顶替,或送礼行贿,请求免于入学。茶卡旗王爷索南木兴格拉布坦在这种进退维谷、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雇请本旗百姓朋措(我的爷爷)之三子父亲官保加顶替其子名额人学就读。就这样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时年十二岁的父亲成了该校的一名学生。”

  勤奋刻苦成就第二个“首”

  官保加天资聪慧,勤奋刻苦,品学兼优,颇得校方器重。毕业后留母校任教。

  1922年,受学校派遣,前往玉树创办地区第一所完全小学,即20世纪30年代《青海风土概况资料专集》中,称之为“尚属幼稚时代”教育的玉树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学校——宁海玉树蒙番学校,任校长兼教师。

  官·孟克纳森说:“父亲以‘兴办教育’、‘开发民智’为己任,视他乡为故土,待学生如子女,授业解惑,培桃育李,克服重重困难,力争多方支持,促使玉树地区藏族现代教育在草原上落地生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尝试了‘双语’教学。关心爱护学生,力所能及解决贫困学生困难,离职时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自发相送数十里,恋恋不舍。”就这样,官保加成为首批开创青海民族教育的蒙古族知识分子。

  “海西精神”成就第三个“首”

  1954年,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成立,官保加同志就任首位州长,同时担任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副主任。

  官·孟克纳森说:“海西地区的开发建设已进入全面准备时期,当时进入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勘探队伍已增至数千人,大多活跃在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盆地西部人烟绝迹的戈壁荒漠之中。由于道路不通,交通工具不足和各类物资短缺,地质勘探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严酷,如何保障数千人的地质勒探大军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件十分繁杂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州委和柴工委决定,父亲主持和组织了地质勘探队伍的支援工作。他深入一线,发动群众,调动各方,从上到下层层落实,举全州之力,很快调集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支援队伍。”

  1956年冬,石油普查大队200余人在盆地西部阿拉尔地区被大雪围困,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断绝,生活陷入困境。官保加奉省上级命令,与时任州委组织部部长郝全珍同志一道,从西宁运送大批物资,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昼夜兼程,历时9天终于将救援物资送到。为此,受到了国家地质部领导的嘉奖,赠送锦旗一面。经过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全州各族人民的努力,有效保障了柴达木盆地以及全州范围内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为日后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上述三个“首”,官保加同志还是青海首位蒙古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首位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海西籍蒙古族爱国人士。官保加逝世后,组织上给予了“官保加同志三十多年来,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的工作实践和社会活动中,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受到了各民族人民好评”的高度评价。”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