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脱贫攻坚步铿锵 携手并进迈小康
——格尔木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 格尔木日报
作者: 马红娟
发布时间: 2018-07-04 10:56:07
编辑: 马秀芳

  海西新闻网讯  自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格尔木市坚持把抓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以攻坚拔寨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跑出百米加速度,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在迎接国家脱贫攻坚考核验收这张考卷上交出满意答卷。

  压实责任扛起脱贫攻坚使命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市上下务必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迎接国家脱贫攻坚评估验收作为第一要务和头等大事,将问题整改作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留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要求,强化认识,努力担当,全力确保‘问题不查清楚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达标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坚决摘掉贫困帽”。这是日前州委常委、格尔木市委书记王勇在全市脱贫攻坚迎国检动员部署会上再次强调的内容,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真正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确保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王勇无数次亲临脱贫攻坚主战场,拉着贫困群众的手访贫问苦,同帮扶干部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以上率下,为民担当。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中央和省州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工作抓在手上,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带领贫困群众共赴小康。

  立足精准识别准确率、精准退出准确率和群众认可度,不漏掉一村一户,确保老百姓对扶贫政策入脑入心,格尔木市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贯穿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32名市级领导以上率下、联村帮户、督战调研,全程领导、指挥、参与脱贫攻坚战役;各城区乡镇村和行业部门知责、明责、尽责,逐级落实责任书,层层兑现军令状;77家企业和军警部队捐资捐物、帮助发展产业、解决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困难;对口帮扶单位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致力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口帮扶互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和青海省“五看法”“八个不准”等要求,始终把精准识别作为“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关键环节和夯基工作,严格工作程序,走实规定步骤,精准扣好“第一粒扣子”。先后2次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及时补录应纳未纳人员、剔除死亡、迁出人员,并严格脱贫退出的公示公告及逐级审核审批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基本信息卡、帮扶记录卡、政策明白卡、收益登记卡“四卡合一”,构建了村有一手资料、乡有台账、市有数据大平台的精准数据信息体系。精准加大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市级财政按照每年20%的比例增加扶贫资金,夯基础、提成效,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稳定增收。同时,积极对接争取省、州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统筹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到户产业、村级产业扶持、扶贫产业园等项目,着力完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

  精准发力产业扶贫道路越走越宽

  “4月份帮扶单位给我买了5头母猪,等着下半年就能分到猪仔了!”说话的是郭勒木德镇新华村郑永德的妻子。

  郑永德是郭勒木德镇新华村的脱贫户,家里四口人。三年前,他被查出患有淋巴癌后,只能一直在家修养,家中收入都靠妻子打工而来。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新华村不仅为郑永德家申请了低保,还帮他的妻子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为加快郑永德脱贫致富的步伐,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协调部队帮扶单位,为郑永德出资购买了5头母猪放在合作社代养,每年分给郑永德10只猪仔这种“产业帮扶”的方式,帮助郑永德提高收入,脱贫致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格尔木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加强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突出产业扶贫作用,协调各方、综合施策、合力推进,采取强化财政刚性投入、整合社会和对口帮扶资金、引导企业投资农业产业等方式,着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并形成长效脱贫机制。

  格尔木市结合自身特点,出台行动方案和计划,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面落实补贴政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完善并规范7个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10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以及精准扶贫联村帮户工作月通报等制度;编制《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制定《脱贫清零成果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和行业部门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健全“1+7+10+3”政策保障体系,让脱贫攻坚工作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机制更健全,为促进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充分征求群众发展愿望、自主选择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先有产业,后给予资金补助的原则,充分发挥产业到户资金酵母作用,引导贫困户灵活自主发展产业。11户40人有劳动能力、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实现自主经营。22户72人有发展养殖意愿又无养殖场所或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按照“养殖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寄养方式每年获得稳定分红资金或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领取仔猪发展养殖。116户395人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按照“养殖合作社+贫困户”的投资型模式每年按产业到户资金投资额的10%稳定获得资产收益。

  并积极探索“贷款+贫困户”模式,全面推行“530”小额贷款政策。实施了格尔木金融扶贫贷款担保项目,为贫困群众、带动贫困户的涉农企业、合作社发放贷款,提供发展资金,着力解决发展资金困难问题。探索“股份+贫困户”模式,将1500万元省级扶贫产业园建设资金投入到格尔木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扶贫产业园”建设,按每年10%的比例为贫困村、贫困户分红。同时,安排565.5万元,助力非贫困村发展产业。探索“就业创业+贫困户”模式,加大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提升贫困人员市场就业创业能力,提高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比重。

  此外,格尔木市还专门制定实施《格尔木市经营实体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奖补办法(试行)》,对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且项目收益分红比例不低于财政扶贫投入资金总量10%的经营实体,按照财政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提高涉农企业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形成“能人带村、能手带户、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局面,为格尔木市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活力。在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格尔木市产业扶贫道路越走越宽,产业扶贫的魅力正在绽放。

  全力冲刺合力摘掉贫困帽

  为保证脱贫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格尔木市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优化自选动作,立足实际、创新推动,探索出了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新模式。2017年底,经自查和省州核查考评,格尔木市贫困人口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市漏评率和错退率均低于2%,贫困发生率低于3%,群众认可度高于90%,237户74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6个贫困村具备脱贫退出的条件,有望提前三年实现摘帽目标。

  ——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2017年全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贫困户房屋均达到住建部公布的《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贫困家庭中7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在校就学,无因贫辍学现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249名有意愿的劳动力(其中“两后生”17名)参加了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市场就业和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贫困村实现全部退出。贫困村每村有50万元互助资金、所有行政村均有村级产业扶持项目,且每年享受项目分红,贫困村集体经济均达到3万元以上、实现了全覆盖;全市42个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100%,贫困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所有贫困村都有安全饮用水;所有贫困村都有生产生活用电;所有贫困村均建有运行规范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和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

  ——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2017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851元,较全省(9460元)高出78%;全市贫困发生率低于规定要求;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01%;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8.5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5.51%。按照省州年度脱贫攻坚目标,2016年全市贫困村退出4个、2017年退出12个,贫困村退出率为100%。

  通过打好打赢统揽经济社会全局的脱贫攻坚战,有效助推了全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纵深协调健康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最关注民生的县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8次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桂冠,成功跨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行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七月,美丽格尔木,凉风习习、景色怡人。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以决战必胜的信心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按下加速键,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征战前行。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