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动全州文化繁荣兴盛
来源: 柴达木日报
作者: 李天林
发布时间: 2018-08-15 09:32:32
编辑: 沈高洁

  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动全州文化繁荣兴盛

 李天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的政治宣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纲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阐明了新时代文化的立场态度、发展文化的思路举措、推进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文化部门一定要肩负新使命,深入学习,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是把坚定文化自信,铸就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总体要求。无论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还是发达国家的客观实践都充分表明,文化总是伴随着国家的繁荣而繁荣,伴随着民族的兴盛而兴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到日益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文化也随之不断发展。从新文化运动到“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到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都显示出文化发展旺盛的生命力,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文化部门,一定要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作为主线,深刻把握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把握文化建设的总要求和基本内容,深刻把握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强国对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结合海西文化发展改革的具体实践,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全州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动,努力把文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现代化强州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把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作为文化部门,我们要主动担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使命,立足文化强州建设实际,继续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坚持项目引领,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州县剧场、县级全民健身中心、乡镇足球场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逐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和内容,加大文化惠民项目的统筹整合,推动实现基层文化惠民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集成,有效拓展和提升公共文化场所的服务功能和免费开放水平,实现文化服务的规范化、常态化,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继续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力度,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柴达木之夏、百姓舞台等群文演出活动,继续办好“那达慕”大会、藏族六月歌会、海子诗歌节、山地纪录片节、昆仑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提升海西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加快现代化管理平台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检查,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文化市场体系,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州委州政府对文化工作的各项部署真正落实到位。

  三是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与时代变化同步,符合人民期盼。就海西文化工作而言,近年来全州文化事业长足发展,但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品牌不多,文化企业数量偏少、文化产业层次较低、文化市场总量不大、文化创意人才匮乏等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必须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抢抓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思想意识,大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发展文化产业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加快文化与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旅游景区,实现歌舞演艺、非遗剧目、图书音像等特色文化产品进景区,培育文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发展生态海西健康之旅、文化海西溯源之旅、神奇海西探险之旅等,将柴达木文化体育品牌铸造成为旅游业的灵魂,成为展示体验海西特色文化的窗口。加强与国家、省主管部门的汇报力度,扩大与国内、省内文化体育协会、组织的合作,引进各类顶级文化体育活动赛事,提升品牌活动赛事国内省内影响力。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各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切实将优惠政策落实到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上的衔接沟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对我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鼓励各地区出台文化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文化企业、基地(园区)建设。

  四是把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柴达木文化品牌作为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海西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同时也是汇集文化的“聚宝盆”,昆仑文化、汉羌游牧文化、吐蕃吐谷浑文化、德都蒙古文化、藏文化、近现代的石油文化、农垦文化等交融碰撞、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璀璨的柴达木文化等等,这些承载着厚重、独特文化的历史遗存都是祖先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先天的文化资源优势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储备,从中发掘文化自信的内在潜力,找准柴达木文化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不断争先进位,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重要门类、重大活动方面取得突破,是文化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繁荣文艺创作,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紧紧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柴达木精神、海西精神等主题,以柴达木文化为内核,深入发掘历史资源、红色资源、非遗资源,深度挖掘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等,鼓励创作带有鲜明柴达木烙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作,让群众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要紧紧围绕扩大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来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进得来,从交流项目、交流渠道、交流目的地等方面提升文化交流的品牌效应和持久效应,打造文化交流品牌。要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加大文物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破坏文物的违法案件,认真做好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巩固“寻根”行动成果,继续开展普查,充实州县两级非遗项目库,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继续举办中国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日的展演周、全州少数民族服饰展演、蒙古族民歌、藏族民歌“拉伊”比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演活动。

  五是把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工作执行力作为根本保证。要严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新党章,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4+3”主体责任压得更实,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向纵深发展,为文化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抓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采取合作培养、项目培养、业务轮训、师徒传授等方式,突出舞台艺术编导人才、文化领域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人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不断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人才瓶颈。开展与对口支援省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人才梯度对接的培养机制。牢固树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责任制,强化考核激励力度,加大跟踪落实力度,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情况,抓住关键,落实责任,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制订实实在在的措施,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量化到各责任单位,细化到各分管领导,精化到具体责任人,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力求在工作效能上实现新突破,使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