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油田篇】三代接力 传承柴达木石油精神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2-13 08:26:40
编辑: 布英吉力格

  

  

  63年前,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口探井,第一次打出工业油流,从此,柴达木成为了“聚宝盆”。一代代青海石油人在高寒缺氧、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坚持不懈地勘探发现和创业开发,把青海油田建成了青藏高原重要油气生产基地。

  在青海油田敦煌基地,有这样一家人,三代都是石油人,将一个家族的印迹留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年近82岁的梁满仓,是第一代油田人。1958年,他随着支援大西北的队伍,从河南到西宁,再从西宁乘车辗转两周来到大柴旦。回想起五十年前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青海油田职工梁满仓:当时没有轿子车,坐卡车,从西宁一辆卡车,拉的炊具,带着大饼,走一路烧一路饭,走了半个月到了大柴旦。当时没有棉帐篷,只有单帐篷。脸上都冻得是血口子。

  虽然条件恶劣、环境艰苦。但是和梁满仓一样的年轻人心里都很激动,他们立志要为新中国找到油田。

  青海油田职工梁满仓:我们一定要下决心好好干,要开发一个柴达木大油田。

  梁俊红出生在父亲梁满仓坚守的油田一线花土沟。他随着父亲从花土沟来到冷湖,再到敦煌,在油田客运维修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青海油田职工梁俊红: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等于是从头到尾见证了油田的变化。发展还是挺快的,从技术层面、设备,比以前是前进了好多。

  在采油一厂跃进采油作业区,梁俊红的儿子梁芯瑜正在油井上进行检修。23岁的梁芯瑜,今年5月份刚从大学毕业成为了第三代油田人,现在是一名采油技术工。如今的油田不再是爷爷所说的靠人挖、靠骆驼行、喝风沙、睡帐篷,也不是父亲口中的地窝子、大通铺。来到花土沟油田基地后,四层楼房的宿舍、菜品丰富的食堂、数字信息化……全新的油田面貌,让他对这份工作充满希望,对这份事业无限憧憬。

  青海油田职工梁芯瑜:像我爷爷他们这些老一辈石油人,留下的这种柴达木石油精神,我觉得我有必要有义务去把它传承下去,这个精神能够留给我,我觉得就是一种幸福。

  “献完青春献余生,献完余生献子孙”。在青海油田还有很多像梁满仓这样一家三代人在油田一线扎根奉献的家庭。他们是青海油田的开拓者,也是青海油田发展的见证者。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