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青海日报》老杨,爱上了这座城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王萍通讯员韩玮玮
发布时间: 2019-02-13 08:29:00
编辑: 张永义

  本报记者王萍通讯员韩玮玮

  “老杨,你不是一直吵吵着要回老家吗?现在儿媳妇也娶上了,再不用苦哈哈守在街上卖菜了,你还在这干啥?”

  “再不回喽,我的房子、医保、社保都在德令哈,再说了,这里生活很方便,我就在这里养老了。”春节期间,抱着孙子串门聊天的杨永业,就这样不急不慢地回应着邻居们的询问。

  因为十几年前,在邻居们准备过年时,常挂在杨永业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就是一个到处打工讨生活的,等老了干不动了就回老家,在这随便租套房子凑合凑合就行,攒点钱等回老家时还要买房子呢。

  杨永业打算回老家这件事,他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所以当时聊起以后的生活时,只要他张口说上句,大家就知道下句话是啥内容。因为有了回老家的打算,所以杨永业一家的生活总是一种凑合的状态,家里用的东西能简则简,他总觉得早晚要回老家,买太好的东西到时候也带不走,扔了怪可惜的。

  1957年出生在河南的杨永业,家中有六个兄弟姐妹,地少人多,吃饱饭是兄弟姐妹当时最大的心愿。看到家里的困境,杨永业就想着不能在老家等着挨饿,外出谋生也许可以改善家里的现状,于是在1984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杨永业和媳妇带着简单的行李从河南老家来到德令哈投奔亲戚,没想到这一走就是30多年。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后,杨永业先后摆过台球桌、干过泥瓦工、贩过水果、种过温室大棚……最终,他干起了他最熟悉的行业,以种菜卖菜为营生。

  2003年,因为孩子要参加高考,杨永业才将一家人的户口迁到德令哈,也是从那时起,杨永业才觉得自己与德令哈这座城市似乎已经分割不开了。

  2004年,杨永业一家与这座城市更亲近了一步。那时,社区开始针对辖区内的贫困户建档,符合条件的人员被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杨永业一家被列入低保户,每月政府发放的补助金按时到位,这帮他缓解了经济压力。

  让杨永业决定留下来的转折点是在2009年,那一年政府出台政策,符合条件的德令哈居民都可以交社保。“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以为听错了,后来确认是真的,我就咬咬牙把自己和媳妇的社保全交上了,两个人一共交了6万元钱。以前总是想着多存点钱回老家,真是没想到,现在老了还能领到国家发的养老金。”每每说起这些,杨永业总是喜上眉梢。既然决定要留下来,那么日子自然再不能凑合着过,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杨永业在德令哈买了一套房子。

  回想起以前的日子,杨永业说,那时候就知道拼命挣钱,老人、四个孩子、日常开支、以后自己的防病、养老……想想都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也不知道要攒多少钱才够。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和老伴的养老金都能按时拿到手,病了有人管,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有政府替我们操心,心里感觉很踏实,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