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法制日报》让平安艳阳照亮每个角落——保持次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海西密码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韩 萍 孙海玲
发布时间: 2019-02-15 08:51:23
编辑: 沈高洁

  □本报记者韩萍□本报通讯员孙海玲

  在中国版图的西北一隅,青藏高原北部广袤的大地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柴达木盆地。因其矿产资源富集,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就坐落于此。

  海西州,青海省的西大门,这里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临青海湖,地处青藏新甘四省区交会中心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担负着我国稳疆固藏的特殊责任。

  责任在肩,海西如何担当?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海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引领,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路径方法,以区域协作为桥梁纽带,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前提,以依法治理为重要保障的青藏新甘交会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为中央治藏治疆方略的推进实施和祖国次边疆地区安全稳定发挥了“防火墙”“稳压器”的重要作用。
                                                             夯实平安稳定四大基础

  “听了吴律师的讲解,我就明白了,至于下一步应该如何调解处理,我心里也有数了。”近日,海西州德令哈市市民小王和邻居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吴德庆的讲解,为此事纠结郁闷的心结也随之解开了。

  走进德令哈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分类明确的服务区、摆放整齐随手可取的便民法律知识手册……贴心服务处处体现。

  在德令哈市,遇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直接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解决的例子并不少见,德令哈市群众甚至口耳相传:“有烦心事解决不了,就去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为了回应各族群众的期盼,海西州将“平安海西”创建工作升级为“平安细胞”全覆盖工程,全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让平安的艳阳照亮海西大地的每个角落。

  体系上,在纵向突出州、县(市、区、行委)、乡镇(街道)、社区(村)、网格五个层级;在横向以各级综治委为中心,充分发挥综治委成员单位和专项工作组的作用。通过“横”“纵”架构和“条”“块”拓展构成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在全州形成833个网格,1869名综治工作人员,2440名信息员,2610名矛盾调解员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

  推动上,扭住“治”与“理”两个关键。在“治”上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事件、重点人员、重点因素;在“理”上抓住人、地、物、事、情、组织六要素,突出校园、寺院、企业、组织、互联网、社会治安等社会治理主要切入点,着力实现“治稳”“治乱”与“治愚”“治穷”“治软”的同频共振。

  海西州确定了“1+8+12”推进模式(1个总体方案,8个子方案,12项测评指标),制定主体责任清单、联席会议等制度,设立“一办十组”实体机构,形成常态推进落实体系,有效巩固提升了治理水平。建立起一批长效管用的制度机制和行业规章,有效夯实了平安稳定的法治基础、民心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海西州还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驱动: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十大示范”工程,推进“七区联创”,开展创建“十进”活动,积极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的普法网络,构建“6678”等城镇民族工作管理服务新模式,打造毗邻地区和睦共生区域合作模式,全州创建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少数民族服务中心5个,“社区民族之家”32个,命名州级示范点102个、教育基地1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覆盖率100%。
                                                           “雪亮工程”覆盖城乡全域

  “平安建设必须要依靠有效、有力的社会治理手段,但社会治理问题错综复杂,单一的手段很难在每一个局部发挥作用。我们通过打造多元立体的防控格局,建立创新务实的调解机制,推行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等措施,真正做到综合治理。”海西州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忠盛说,社会治理工作既要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还要有灵活、机动、高效方法。

  为适应新形势,海西在全州投资4.6亿元实施“雪亮工程”,建成1.2万路高清视频监控,对州内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形成了全覆盖,在重点区域部位组建由公安、武警和保安人员为主的治安巡逻队,在街道社区和农村牧区广泛推行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并在全省率先购置警务直升机,推行“空中警务”模式,与“村警”“企警”相辅相承,推动形成覆盖全域的立体防控网络。

  “‘雪亮工程’实施以来,全州视频监控直接间接破案率达到26.54%,较2016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全州刑事案件总数下降,‘两抢一盗’、八类案件和命案发案下降明显,破案率、打击数较同期有效上升。”海西州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马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海西州还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和城市社区建设发展新变化,持续推动“枫桥经验”本地化,打破地域区划和行政层级成立了五个矛盾排查调解中心,形成集受理、分流、办理、反馈、结单为一体的“五步闭环流程”,全面打通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矛盾消除在源头、纠纷解决在基层,筑牢了平安海西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如今的海西把践行“枫桥经验”作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在厚植群众根基、多元化解纠纷、强化立体防控、善用法治方式上持续用力,不断夯实平安海西建设基石。
                                                           区域协作实现跨界共治

  海西州地处青藏新甘四省区交汇地区,极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过路地和藏身地。为了守护四省区各族群众的安定,依法惩处违法犯罪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区域协作,社会治理的跨界共治应运而生。

  李忠盛说,近年来,海西州先后与西藏那曲,新疆喀什、阿克苏、和田、巴州,甘肃酒泉、嘉峪关、阿克塞及省内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周边毗邻地区签订了《维稳联席工作会议机制》《情报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等一系列合作协议,持续加强海西与毗邻地区在涉藏维稳、反恐防范等方面的情报交流、信息共享、研判会商、联手打击、防范控制等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州、县、乡定期与毗邻地区召开平安边界协作联席会议,签订多方框架合作协议,制定风险研判会商、多地快速查证、工作通报反馈、定期联谊共建等制度,初步建立起“联打违法犯罪、联调矛盾纠纷、联通情报信息、联防社会治安、联创平安边界”的联动联防机制。

  “双网双平台”“智慧图侦”“人车认证合一查缉”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全面运用,为创造平安边界发挥了重大作用,先后侦破一批涉恐重大案件,全州连续多年保持影响边界稳定案事件“零发生”。

  李忠盛坦言,受益于全州与交界区域的长期安全稳定,海西与周边地区经济交融不断深化,以格尔木藏青工业园为代表的经济协作模式日趋壮大,成功打造中国(德令哈)尼泊尔产业园区和中哈石油管道等项目,跨区域旅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形成青藏天路文化旅游带、丝绸之路南道旅游带、青甘旅游大环线等品牌。

  同时,也使海西州64万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率先实现贫困人口清零,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和成果。
这一切都离不开海西州政治社会的长治久安。在海西州平安建设的荣誉榜上,有几个熠熠发光的“重量级”奖杯——连续第四次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