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穷山”压不倒苦干的脱贫人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苏 烽
发布时间: 2019-05-23 08:43:17
编辑: 布英吉力格

  马忠东正在用枸杞喂养畜棚里的羊。

  马忠东在院子里修建的菜棚,里面种上了蔬菜。本报记者苏烽摄

  海西新闻网讯(青海日报记者苏 烽)天蒙蒙亮,畜棚里的乌鸡抖擞了两下翅膀,准备昂头鸣叫。

  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的村民马忠东趁着天还没亮尽,把成捆的草料熟练地放进了饲料槽里。这一天,他特意多放了点饲料在里面,为的是让两个刚出生一个月的小牛犊长壮实点。

  眼看着就要天亮,马忠东放快了喂养的节奏,因为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眨眼间,畜棚里的三个饲料槽已是满满当当,他这才放心走出了畜棚。

  这个看起来不足100平方米的畜棚,养着7头牛、4只羊和1只乌鸡,是他在当上村里的林业管护员时抽空盖起来的,想的是能多在家门口挣上一份钱,早日摘掉贫困户的这顶帽子。

  一

  戴上“贫困户”这顶帽子,马忠东有许多无奈和心酸。

  “那时,村里的人都可怜同情他们一家,遇上了那样的事情。”泉水村里对于马忠东一家发生的事情一般都是避而不谈,或是怕触及他的内心,抑或是害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段往事发生在2010年秋日里的一天,那时的马忠东一家刚从父亲家分户过来,正盘算着多使把劲,靠自己外出务工和挖虫草的收入,让这个5口之家过得更幸福时。一个当头而来的噩耗几乎让全家人崩溃——大女儿被诊断患有癫痫和小脑萎缩疾病。

  大女儿患病时才刚刚满6岁,由于小脑萎缩致使孩子失明并慢慢失去语言功能,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引发的癫痫也经常发作,孩子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杜桂英只好放弃外出务工,把全部精力放到照顾女儿上来,马忠东也只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打点零工来补贴家用。

  从那时起,带着孩子辗转于西宁、兰州、北京、西安的各大医院看病成了夫妻俩的主业,几年时间就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7万元的债务,这对原本幸福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然而,就在马忠东夫妇还没有从大女儿生病的痛苦中缓过神来,噩耗接踵而来,2014年,年仅6岁的双胞胎姐妹也被诊断为小脑萎缩。

  绝望,还是绝望。大女儿患病时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是难以维持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马忠东苦不堪言。随之而来的是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女儿们穿衣洗漱,照顾起居,还要时常照看不能离身,就这样多少个日日夜夜,马忠东夫妇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安稳饭。

  揭不开锅,迈不开腿。“为了省钱看病,我们每次出门都是抱着孩子坐硬座,一个饼子一杯开水就是一顿饭,连去医院挂号都要等到半夜挂特区小夜号。”妻子杜桂英回忆起那段心酸的日子,空荡荡的院落里很难看到一家人幸福的身影,扩建留下的半面土墙还没来得及填补,一张破旧的门帘里一家人仿佛与世隔绝……

  

  “是党的好政策撑起了我,也给了我们家希望。”

  2015年的一天,一个陌生面孔的人带着笑容来到了马忠东家中,仔细地询问着家里的情况,并把详情都记录在一个表格里,还热情地对马忠东夫妇说:“放心,你们家的这种情况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啥困难我们都会解决的。”

  这个人便是时任泉水村第一书记的喻运光,通过走访摸底和入户调研,得知了马忠东家的情况。到年底,马忠东一家被鉴定为泉水村的建档立卡户,还专门配了一对一的“双帮”联点干部。

  自2016年起,马忠东一家的生活开始慢慢有了起色,空荡荡的院子里扶贫工作队员成了常客,屋里也有了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知心人。第一书记喻运光和同事们三天两头就跑到马忠东的炕头上讲政策、聊家常、解难题,先是解决了马忠东最棘手的“看病难”问题,把三个女儿纳入到医疗救助帮扶当中,每年光报销医药费就达5.2万元,还同当地的民政部门协调,为三个女儿申请到每年1.1万余元的残疾人补助。

  2016年7月份,考虑到马忠东家里的三个女儿患有疾病,需要长期陪在身边照顾。扶贫工作队就给马忠东、杜桂英夫妇提供了林业管护员的岗位,好让他们除了医疗救助和低保兜底之外,有额外的收入改善家里的生活,重拾脱贫的信心。

  那时,马忠东、杜桂英夫妇才逐渐从整日奔波给女儿们治病的焦虑中走了出来。马忠东身为家里的顶梁柱,也挺直了腰板,想要脱贫的坚定信念在心中翻滚着。

  

  “要是没有政策的扶持,没有身边的这些好心人帮助,我家会变成啥样子我都不敢想。”马忠东家中的一侧墙壁上有一张《尕海镇贫困户脱贫攻坚信息表》,上面详细记录着从2015年至今他家的脱贫历程。

  “从刚开始的半页纸到现在的一整页,每天我都会过来看看这张表,想想这些年帮助过我的事情和人,这就是让我脱贫最大的动力。”马忠东凝望着这张表由衷地说道。

  2016年8月,不甘于贫困的马忠东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脱贫项目——在家中的院子里盖一座畜棚搞牛羊养殖。

  “当时,在政府的扶持下家里条件一天天变好了,也不用担心四处筹钱给女儿看病了。但考虑到女儿还需要照顾,就想到了在院子里养点牛羊。”马忠东把当时的想法告诉了我们。

  得知马忠东的这个想法后,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组的队员十分欣慰,还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鼓励他自主脱贫,联点的扶贫干部丁凤山还提早就准备好一头西门塔尔牛。

  而后,马忠东就用贷款来的1.7万元在院子里修建起了畜棚,还购置了两头牛。“学到的技术可是显了大能耐了”,有了之前泥瓦工的培训,马忠东自己动手焊顶棚、砌墙砖,畜棚的修建费用缩减了一大半。

  于是,先前他在畜棚里忙碌的那一幕便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通常都是忙完管护员的活,挤出早、中、晚的休息时间打理畜棚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也正是凭着这股子吃苦耐劳的拼劲,马忠东一家在2017年年底实现了脱贫,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9万余元。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马忠东家的院落里,照进了牛壮羊肥的畜棚,映红了刚建起的温室菜棚,惹得屋里的人儿阵阵欢快幸福的笑声……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