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柴达木的第一号尖兵——记柴达木开发勘探领路人伊沙·阿吉
来源: 柴达木日报
作者: 省天顺
发布时间: 2019-10-23 09:50:12
编辑: 沈高洁

  人物背景介绍:1882年11月27日,伊沙·阿吉出生在新疆的且末县,乌孜别克族。长大后,阿吉随父在外生活,学到了不少经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1914年,伊沙·阿吉进入柴达木盆地,在阿拉尔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网点。1938年,新疆盛世才反动当局勾结青海的马步芳以“宣传共产党”的罪名,将阿吉老人逮捕。1947年,亲戚朋友帮助凑钱和变卖家产,从狱中将老人赎了出来,但家业也从此败落了,阿吉老人来到盆地开荒种地。1949年生活实在无着落,又只好回到新疆。回去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消灭盘踞在柴达木盆地的土匪残余,解放阿吉老人长期居住的那片地方,阿吉老人便主动担任了解放军剿匪部队的向导。

  海西新闻网讯(柴达木日报记者 省天顺)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柴达木盆地地广人稀,是著名的荒原地区,几乎无人敢涉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骑踏进柴达木,追击和消灭匪徒。此后,新中国组织对该地区开展综合勘探考察,撩开了柴达木盆地神秘的面纱。期间,有一个人为这里的勘探工作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就是伊沙·阿吉老人。

  解放军剿匪的向导

  从1949年到1954年,阿吉老人作为向导带着解放军三进三出,终于消灭了盘踞在柴达木地区的土匪武装。在此期间,他历经千辛万苦,遇到不少艰难险阻。一次,他带着解放军一个营行进到黑山,天色已晚,准备宿营时,突然发现一股牧民打扮的人在游荡,阿吉老人警惕性很高,认出他们是土匪,建议解放军解除他们的武装,这些人为麻痹解放军,交了部分旧武器。半夜里突然袭击解放军,机枪手被打死,其他人员被打散,部队遭遇损失。等天亮集合队伍时,土匪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战士们掩埋了战友,重新上路,但携带的干粮已被土匪抢光,当他们赶到阿拉尔营部时,发现营部也遭土匪袭击,人员被打散,东西也被抢劫一空,通往团部的通讯线路被切断。阿吉老人凭着路熟和经验,带着部队向团部靠拢,会集后部队很快消灭了这股土匪。

  石油勘探的领路人

  现如今,位于茫崖市的石油基地,井架林立,机器轰鸣,上万名石油工人日夜奋战,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时间倒退至1954年5月,新中国第一支石油勘探队伍走进柴达木,最初遇到的困难就是找不到道路和淡水。当时地图对柴达木盆地的标识只有几个圆点,从地图上既看不出哪里是路,也不知道哪里有淡水。没有水,不要说无法工作,生存都成问题。好不容易找到的水源又苦又涩,许多人都闹肚子。后来地质队员们请教解放军,请来了柴达木的“活地图”伊沙·阿吉,顺利寻找到水源。

  时间再倒退几十年,阿吉老人在从新疆返回柴达木盆地的途中,路经水泉沟时,又饥又渴,准备停下做饭,但那里一根柴也没有,这怎么办呢?正在焦急之中,他发现一块黑石头在闪光,用火一点黑石头竟能燃烧,而且火势很旺。这意外的发现,使他欣喜若狂,他立即拣来几块同样的石头烧熟了饭,并捡取了标本收藏起来,他心里有数,这就是石油。

  就这样,阿吉老人就一直担负着给石油勘探队带路的任务。后来,阿吉和地质队员们日夜兼程,一直到第七天深夜,才找到那块宝地。清晨,看到眼前明晃晃的东西,地质队员像孩子一样欢呼起来。一个叫葛泰生的地质队员爬上渗着黑油的山坡说:“黑石油在这里会像泉水一样流出来,这里就叫油泉子吧!”又指着另一个山梁说:“那就叫沥青嘴吧!”他又对阿吉老人说:“这一大片山岗的石油是您发现的,您来命名吧!”阿吉说:“就叫开特米里克吧!”这是维吾尔族语言,意思是乱山子。开特米里克是新中国第一支地质勘探大队在柴达木发现的储油构造之一,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口探井,就是在油泉子开钻的,第二年就钻出了工业油,由此奠定了建立青海油田的基础。

  要建设大规模的石油基地需要大量的淡水源,阿吉骑着骆驼,带着人马,往东走了几百公里,找到了一处淡水源。他用手一指说:“那里的水用不完”。后来石油人在那里建了自流井,并建了基地——名扬全国的帐篷城。

  “神手”和“神脚”

  62岁的阿吉老人精神矍铄,下巴上留着花白的山羊胡,精瘦、洒脱。柴达木的“活地图”果真名不虚传,他不仅十分熟悉盆地地形,还能说出什么时候会下雨、刮风、下雪,更明白哪里的水是苦的,喝了会闹肚子,哪里可以找到甘甜的泉水。他把地质队员们带到油砂山西南一个山凹地,用手一指说:“水就在那里”。大家走过去一挖,果真冒出水来。打那儿以后,地质队员就称阿吉的手为“神手”。

  阿吉不仅有一双“神手”,还有一双“神脚”。一次在昆仑山南山脚下踏勘时,沙漠一望无际,汽车开不过去。大家都望着向导阿吉老人。阿吉神情自若地向前走,用脚板敲沙子。他敲着走着,一会儿直走,一会儿绕弯,沙地“啪啪”地响着。忽然他转过身来,笑着说:“这儿行啦”。汽车顺利地开了过去。两天多的踏勘,全是阿吉用脚敲出的路。戈壁荒漠上的路就在阿吉脚下。

  勘探工作的功臣

  盘踞在柴达木地区的残匪被消灭后,阿吉老人便投入了柴达木的工业建设中。1954年,地质勘探的先锋六三二队率先进入盆地,阿吉老人带领这个队在茫茫戈壁滩上走了许多地方,找到了不少有用的矿藏。他在盆地多年,跑遍了每座山、每个湖、每条沟,每块滩,成了盆地的“活地图”。他知道哪里有山,哪里有水,而且知道哪里有矿。阿吉是个有心人,他随父在外多年,不但学会了经商,也学到了矿产方面的知识。遇到奇异的石头就小心收藏起来,并做好记号。当寻找石棉时,他马上带着勘探队直奔茫崖,找到了世界著名的石棉矿。

  1956年陈毅同志来柴达木盆地视察时,还亲切接见了阿吉老人,感谢他为开发柴达木所作的贡献,同时勉励他为柴达木的开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柴达木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发现,需修一条通往敦煌的公路,阿吉凭着经商去敦煌所走的路线,带着勘察队修通了这条公路。1957年,阿吉又带着一支垦荒测量队,走过大草原,找到了可耕种的土地。阿吉老人经历了苦难的岁月,又见证并参与了柴达木工农业的大发展。1959年,隐藏在国内的一小股土匪残余势力不甘心败亡,在国外反动派的煽动下,他们发起武装叛乱。阿吉老人看到匪徒的嚣张气焰,义愤填膺,他不顾年老体弱,毅然带着剿匪部队进入了茫茫戈壁和草原,但他身体已经很虚弱且生病。解放军、柴工委以及当地厂矿都派来医生抢救,终因病情加重,阿吉老人的心脏于1961年10月15日25分停止了跳动。遵照他生前的遗嘱,将他安葬在了油田上。

  老人去世了,但是在柴达木的戈壁荒原、深山幽谷,在新兴的城镇,到处都留下了老人闪闪发光的足迹。阿吉老人不仅是一名真正的向导,他更是“尖兵队前的尖兵”,柴达木的儿女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