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青海新闻网》那山,那河,那些人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樊永涛
发布时间:2020-07-08 09:11:13
编辑:布英吉力格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樊永涛报道)

  那山是昆仑,那河是那棱格勒。

  灾难电影中如山一般的沙尘暴是这里的“家常便饭”,六月飞雪也不足为奇。

  这是一个连象征“死亡”的秃鹫都罕至的地方。

  在青藏高原昆仑山腹地的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现场,建设者们坚守一份“深情”扎根于大漠戈壁之中。

  昆仑腹地,肆意流淌的那棱格勒河。

  月亮湾”的思念

  2018年11月15日,柴达木盆地雪雨纷飞。清晨“先遣队”的8名建设者们从格木出发了。他们带着铺盖、干粮,拉着板房、发电机,抵达大坝选址处时已近黄昏。

  也就是这一天,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正式开建了。

  眼前,矗立着峻峭的昆仑山,山下是荒芜的大戈壁。一堆一堆的沙丘,一颗一颗的骆驼草,这不是野兽出没的地方吗?四周,没有一户牧民,更别提有手机信号。夜晚,野狼嚎叫着,荒凉、严寒和恐怖笼罩着大地。来到这样的地方,有人开始吐槽:“这是什么地方,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正在检查询问施工进度的火都斌。(左一)

  吐槽归吐槽,也就是从这时起,他们白手起家,开始在这里安营扎寨。

  那河工地有位火主任,做事儿风风火火,有股子倔劲。他叫火都斌,是参建方中国水电基础局那河项目的工程部主任。刚来工地不久,火都斌就因为一件事“火了”,7天没跟家人联系,急坏了母亲,满世界地去找他。直到第八天,母亲通过在格尔木做生意的表哥联系到了项目部,在同事们提醒下,火都斌才给家里报了一声平安。

  不是火都斌不想给家里打电话,一来是项目建设初期工作太忙,每天几乎连轴转;二来当时的工地没有信号,想打也打不出去。

  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儿,火都斌赶忙来到离工地15公里的“月亮湾”。一拨通,电话里便传来母亲带着哭腔的责备声:“你在干嘛?怎么不给我回电话……”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火都斌边说边憨厚地笑,但眼眸分明蒙上了一层泪光。

  “月亮湾”叫法是那河人起的,那棱格勒河水在此处形成了一个回水湾,像一轮残月,这里也是离工地最近有信号的地方。“月亮湾”是属于那河人独有的浪漫,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每逢休息或者傍晚,“月亮湾”是热闹的。山坡上、河道边都是一个个手持电话的身影。他们在手机这头,思念在手机那头。

  5月,建设者在雨雪中坚守。(摄影:潘华纯)

  在荒僻的无人区,要建立一座水库是不容易的。初期,由于开山修路,工地所需物资都得由建设者背拉肩扛,翻山越岭转运过去。顶烈日炎炎,熬漫长严寒,忍蚊虫肆虐……。

  “习惯了!”这是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这话所代表的不是妥协,而是以气盖山河的魄力,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宣战”。

  凌晨的那河工地夜风凛凛,大雨袭来。因为是24小时不间断施工,探照灯下看见的是建设者一张张被冻得通红的面孔。因为即使在盛夏6月,这里夜间气温却只有个位数,而白天太阳好的时候,板房内的温度能达到55度。

  火都斌还未下班,基础资料、数据对比分析等都得一个个检查询问。他习惯了这样的熬夜,今晚的浇筑很重要,不来现场看一眼,睡觉也不踏实。但他也有“不习惯”的时候,比如,今年3月离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后,就再也没回过家。

  “过几天爸爸就回来了”

  距离格尔木256公里的那棱格勒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海西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所有参建者亲切的把它称为“那河工地”,把自己叫做“那河人”。

  太阳把戈壁滩照耀得格外刺眼。在昆仑山谷,拐过一个个弯之后,荒谷间便传来机械的轰鸣声。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现场和远处的项目部、职工宿舍。

  虽然,四周满眼是风蚀残丘,可这里集中了工程管理和参建单位的数十座板房。施工车辆和水罐车来往着,整个工地一派繁忙。

  那棱格勒水利枢纽工程总工程师是张宝云。起初,我还不认识他。可是在建设者中间,早已听到过他的名字,大家都说在工地凶孩子最厉害的就属张宝云。

  吃饭间隙,食堂外传来阵阵呵斥声:“不写作业就玩手机,等我回来就把你手机砸了!”、“咱俩的协议不要忘了!期末考试一定要考到那个分数。”……我想,这大概就是张宝云吧。

  大坝防渗墙的这个槽孔什么时候开钻,打了多少米;那个槽孔施工中遇到了了什么困难,什么时候打完;这样的槽孔还要打多少个……所有工程上的问题,他心里像明镜一样。

  张宝云是位高级工程师,爱学习的他先后又取得了注册一级建造师和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总工程师,这样一个职务,他不会是轻松的。张宝云一走出学校,就投入到火热的工地熔炉,他在生活中吃了很多苦,在技术上受了很多煎熬,但面对戈壁滩的严寒和沙漠里的风暴,他从未退却。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受益区范围。

  “防渗墙是水库建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那河的防渗墙深度是青海省第一、全国第三,地形十分复杂,孤石太多,就这种条件下,目前施工进度已经完成了60%。”面对图纸,当他偶尔抬起头来,眼睛里,闪动着光芒。

  那棱格勒河,蒙语译是“精细的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内陆河流,发源于昆仑山脉阿尔格山,总河长近400公里。在这条河上建设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其意义深远。建成后不仅会进一步优化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格局,也会提高当地水资源调控能力,对促进格尔木、茫崖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说起在那河工地的日日夜夜,张宝云话语里还包含这一种特别的情绪。这种情绪,就是对家人的愧疚。二宝和妻子在德令哈,大儿子由老母亲独自在西宁照顾,正处于叛逆期内。两个多月,分居三地的家人才能团聚一次。孩子学习不好,这种情绪放到张宝云身上,就显得激烈多了。

  张宝云在防渗墙清孔验收时测量泥浆的含沙量。

  可是,这时候,他显得很平静。临近晚上11点,张宝云又拿出手机,通过视频操心起儿子的学习和生活,只不过这次话语间没有责备,他说:“过几天爸爸就回来了,作业快写完了吧,照顾好自己和奶奶……”

  那河之“声”

  黑夜,看不清工程整体面目,但是满山遍野,尽是灯火,卡车驶过,扬起一股股沙尘。人声、喇叭声和机钻的响声,震动着整个大地。

  职工宿舍中,杨波又拿起了一沓厚厚的资料,他正在备考一级建造师。他是项目管理技术岗,很用功,除了跑施工现场外,总是钻在项目部,进行自己的自学计划。来那河工地10个月有余,他对自己的要求很多也挺苛刻。

  杨波是从秦岭大山走出的农村娃,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一毕业就被招进了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父亲卧病,母亲务农,妹妹还在上大学,一大家子的重担就抗在了这个27岁小伙子身上。

  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可以学到很多;来这里会有高原补助,可以减轻一些负担。没有再三考虑,不顾女朋友的反对,杨波还是主动要求要来那河工地。

  去年9月,他坐上了去往格尔木的火车。一路向西,海拔逐渐攀升,绿植一路减少。他做足了心里准备,可还是没想到这里竟然如此荒凉。

  “年轻人嘛,必须要到一线去锻炼。”“这个地方再艰苦,总要有人来的。”“一切苦,都算不得什么,说过去就过去了。”杨波总是很乐观。

  在那河工地,我遇到了很多像杨波的青年人,他们阳光、乐观、自信。

  天亮时,登高眺望,那棱格勒河水自昆仑山下奔涌而来,向无尽的戈壁大漠肆意流淌,显得气势磅礴。两山最窄处,布满了大型机械,水库主坝、副坝,导流洞等正在抓紧施工。三年后,一个长11公里,面积为23平方公里,集供水、防洪、发电为一体的高峡平湖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按照规划,这里还将打造成为水利风景区。

  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中,还引入了新型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承包(PMC)。也就是除原有的建设管理局外,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企业负责管理工程。杨波的工作就在项目部。

  之所以要引进,是由于青海特别是海西水利专业技术力量、建设经验、管理方面的能力比较单薄,缺乏配套的专业力量等客观条件,若采用传统的建管模式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质量、投资、工期延长将存在控制风险。

  那河工程一天天在崛起。人们为了征服戈壁,栽植了十几种树苗,为的就是找出最适宜在这里生长的绿植。

  迎战沙尘暴的建设者们。(摄影:谢军)

  “培育的草像刚长出来像头发丝一样细,第二天太阳一晒就黄了。”、“明年,这些实验成功的树种就会在项目区普遍种植。”、“那河的绿随着工程进度也会逐渐蔓延开来。”……一旁,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张光利和PMC项目部项目经理黄培杰你一言我一句的规划着项目区绿色的未来。

  绿色在那河工地是稀罕物,因为这里绿色的东西太少了。稀罕到温室中的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看的,即使是板房内生出的杂草,也被人们精心照料着。

  又到了傍晚,夕阳多彩,把荒山照耀得金光闪闪,河水变成了一条金色的光带。

  回望那河工地,它显得独特,壮丽。然而,一多年以前,这里什么都没有,荒芜凄凉。今天,900多建设者工作生活在这里,日夜奋战着一座新地标拔地而起。

  天黑了。那棱格勒河畔的工区也会有娱乐。休息时可以打打台球也可以打乒乓球。超市老板顺带开了一家“歌厅”,一座板房,一套唱歌设备,一张桌子,两个沙发,人们为其起名“那河之声”。

  凌晨2点那河工地依旧灯火通明。

  夜,更深了。寒风呼啸。

  在大戈壁的深夜里,思念伴随着“隆隆”机械声……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西宁网
海东政务网
海南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玉树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黄南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