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青海红”如何更精彩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谭梅
发布时间: 2021-07-15 09:10:30
编辑: 张永义

 

经过清洗的枸杞鲜果放置烘干架进行再加工。(青海日报记者谭梅摄

宁夏企业推出以枸杞鲜果为原料的枸杞面膜。(青海日报记者谭梅摄

红梧山下枸杞林。(青海日报记者谭梅摄

  高原洁净的生态环境,紫外线辐射强、低温、干旱等地理条件,使青海枸杞在营养成份和功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手握这份红色产业的高品质“命门”,我们要迈出怎样的“快转”步伐,才能避免资源优势与市场弱势不等的尴尬,让这一大片生态经济林发挥最大价值?

  在“第四届枸杞产业博览会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以媒体人的视野,捕捉到同在一个“红色产业”的背后,青宁两地在开发“资源产业”方面差距表象背后丝丝缕缕的原因——

  海西新闻网讯(青海日报记者谭梅)6月的宁夏,万木竞秀,杞花争艳。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林业和草原局、中卫市人民政府、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枸杞产业博览会百家媒体宁夏枸杞行”主题采访活动在美丽的银川举行,来自全国百家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受枸杞文化的魅力。

  短短几天时间,青海日报记者与众媒体同行一起行走在这片饱受黄河水滋润的土地上,揽满目红彤彤的枸杞林地,探枸杞鲜果的工厂制作,品中宁县红梧山下香甜的小红果及文化,作为来自一水相连、同处西部的青海媒体人,更将目光投向两省区枸杞产业发展的“异”与“同”,深入思考“青海红”未来的空间和方向。

  位居世界四大净土之地的青海,拥有枸杞种植最上乘的阳光、空气和土地,那片矿藏丰富、举世公认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也蕴藏有一方叫做“诺木洪”的辽阔绿洲,这里不仅是红枸杞的天堂、全国枸杞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基地,也是全国有机枸杞出产规模最大基地,在这里汲日月精华、沐昆仑灵气的优质枸杞大果占70%以上,枸杞的品质称得上“中国精品”。

  然而,虽占据种植产地环境、种植规模及品质等优势,“青海红”知名度、产业规模却一直不及“宁夏红”,甚至被包装成“宁夏红”面世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青海枸杞的市场影响力赶不上宁夏枸杞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推进起步晚,在销售终端市场缺乏话语权。”青海一位深耕枸杞产业发展负责人如是而言。

  那么,症结仅在于此吗?

  由于地理因素,青海枸杞具有某些唯一性特点。地处高寒的柴达木盆地病虫害少,在生产上,药、肥施用都比较少,这是地处“聚宝盆”的柴达木枸杞的一大特色,也为柴达木枸杞发展有机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仅如此,充足的光照时间、丰富而独特的水土资源也都是适宜枸杞生长的环境因素。空气相对湿度低,生态环境洁净,水源、土壤无污染、无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等因素,使这里生产的枸杞品质达到国际同行业最高标准。同时,柴达木枸杞生产季节长,所以产出的枸杞具有颗粒大、含糖量高、成色好等特点……

  数据显示,近些年,青海的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是国内第一大枸杞产区。如何让种植规模和产业规模相匹配,充分发挥我省这一生态产业的最大价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青海需要借鉴的还有很多。

  枸杞也有“七十二变”

  过去,枸杞主要以干果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然而,在6月20日至25日举行的宁夏第四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啤酒、面膜等琳琅满目的枸杞产品,让人大开眼界。

  经过近年来的转型发展,宁夏枸杞逐渐“跳”出保温杯,产品已延伸到保健品、食品、护肤品等领域,正朝枸杞糖肽、枸杞黄酮等功能性产品进军,产品附加值、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如何延伸产业链、开发枸杞衍生品,宁夏的做法对我省也有着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省及甘肃大力发展枸杞产业,起步虽晚却发展迅猛,一方面给宁夏枸杞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枸杞果产量的大幅增加导致整个枸杞市场干果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亏损。数据显示,国内干果枸杞从2015年每公斤60元跌至2018年每公斤20元,2020年底回升到每公斤36元左右。“国际市场枸杞最低卖到6美元,再降价每吨要亏一两万元人民币。”宁夏全通枸杞公司副总经理赵逢春说,公司从事枸杞干果出口18年,高峰期每年出口额5000万元,但近年来不再做干果贸易。

  纵观全国枸杞产业市场,价格下跌的同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如此一来,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种植基地面积不稳定。此外,枸杞主要以干果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

  面对新形势,宁夏从深加工、技术、品牌等方面发力,破解枸杞只能泡水、泡酒和熬粥的困局。

  “一公斤鲜枸杞榨成原浆卖160元,但五公斤鲜果制成一公斤干果只能卖六、七十元。”赵逢春介绍,与鲜果相比,枸杞原浆工艺简单,又利于保存运输,且食用方便,深受年轻人喜欢。一直做枸杞干果贸易的全通公司开始转型进入枸杞深加工。目前公司已形成10000吨枸杞干果和3000吨枸杞汁加工能力,枸杞原浆和口服液一小时可生产8000瓶。

  这一点,青海倒也不遑多让,在枸杞深加工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目前自主研发上市的大漠红100%枸杞汁,严格按照国际有机认证标准生产,使用领先的二次杀菌和热灌装工艺,生产有机无添加的枸杞汁。目前,大漠红的这款零添加非浓缩还原100%枸杞汁,深受高端消费人群的喜爱,质量有保证,回头客也较多。

  但在深加工涉及领域的广度上,青海仍不能与宁夏比肩。在此次枸杞产业博览会上,宁夏推出以枸杞鲜果为原料的枸杞面膜,一包5片68元,深受年轻女性欢迎。枸杞口红,也在旅游团中热销。

  在资源利用方面,宁夏也是吃干榨尽,将枸杞子春采叶、夏采花、秋采子、冬采根,推出花草茶,收获了一大批办公族和商旅粉。

  目前,宁夏从事枸杞深加工的企业超过240家,枸杞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25%,居全国之首。干果、酒类、功能性食品和中药饮片等枸杞及其衍生制品达10大类100多种,综合产值达200多亿元。

  在6月24日举行的枸杞新品发布及采购商签约仪式上,各类枸杞衍生的跨界产品成为网红,达成购销合同74个,总金额12.5亿元。

  聚则利,合则兴

  宁夏枸杞产业的跨界发展,离不开宁夏聚合全域力量对其“红色产业”的打造和发展,这是此次宁夏人组织主流媒体大型采访带给媒体人的最大感受,针对枸杞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功不可没。

  从首个枸杞研究院到宁夏枸杞创新中心和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从枸杞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到病虫害防治、遗传育种到生态种植、规范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专用装备与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运用再到新产品开发……枸杞产业在宁夏而言可谓全区科技工作重点。

  此次活动中,我们也了解到,宁夏农林科学院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等12家单位历经10年协同攻关,完成了枸杞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宁夏枸杞创新中心研究发现枸杞复方组合可调控青春期近视发展、改善老龄期眼底病变,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宁夏已初步形成从田间到车间、再到实验室的科研体系。”宁夏枸杞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宁夏培育优新品种59个,建设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12个,组建宁夏创新团队2个,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61家。到2025年,宁夏计划实施科技研发项目30项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十四五”期间,宁夏计划枸杞种植面积70万亩,加工转化率提升至40%,综合产值达500亿元。

  采访中,从基地到企业,再到博览会上企业家和各路专家们的发展攻略及科技探索,步步深入,都能感受到宁夏在举全力打造“红色产业”的行动和信心。

  它山之石可攻玉!利用科技的力量,延伸林下产业链,是宁夏枸杞带给青海的启示。产业要想得以长久发展,不能只盯着“一亩三分地”,如何借着资源更有效地发展,我们要抬头看市场,以小观大,青海“红色产业”应积极借鉴宁夏聚力发展路径,去创新,去打造,将高品质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瞄准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打造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全产业链,让“青海红”与“宁夏红”并驾齐驱!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