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秋天里的“春风化雨”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刘法营
发布时间: 2021-09-10 08:51:34
编辑: 布英吉力格

  海西新闻网讯(青海日报记者刘法营)时已入秋,瀚海戈壁早晚的风里已裹着寒意。此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的众多企业,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程中,正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转化为企业发展中的鲜活实践,在秋天里迎来一个“春风化雨”的时节,以新动能生发新活力新希望。

  在德令哈工业园盐化工综合产业区,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的原料场上,来自察尔汗盐湖曾被视为“工业垃圾”的水氯镁石,正顺着传输带源源不断地送入生产车间,经过一台台专用设备和一道道工艺流程吞吐加工后,水氯镁石完成蜕变,成为走俏市场的氢氧化镁耐高温材料。

  “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成为企业以创新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以此作为强大动力,推动企业发展踏上新台阶。”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一派繁忙的流水线前,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眼前的年产10万吨氢氧化镁生产线,经过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改进完善工艺流程,已成功探索出一条“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能融合”的循环发展之路。“这条生产线每年都将吃进120万吨的水氯镁石,如果把这些‘工业垃圾’堆在一起,就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垃圾山’,现在不但每年能为企业带来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循环利用中,给盐湖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生态效益。”

  企业今年计划生产的氢氧化镁等产品,目前已被省内外用户订购一空。依照“资源化、能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要求,企业同步实施的氢氧化镁下游产品综合开发工程已在完成后投入正常运行。由此,通过开发生产高纯氢氧化镁原粉、细粉,高纯氧化镁、高纯烧结镁砂、高纯电熔镁砂等新产品,使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的镁系“家族”产品迈上了系列化、精细化轨道,一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企业的脚下延伸开来。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使海西大地上的众多工业企业育出新机、开出新局,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蹚出的新路只是其中的例证。其产业画卷上的盐碱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以及各种新业态,都以创新驱动之力,挥洒出新的笔墨,开辟出新的发展之境。而其中德令哈市的饲草料生产与储备基地,将曾经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在辽阔的荒滩种植饲草,让千年荒滩戈壁实现绿色“变身”,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传奇。

  西出德令哈市区10余公里的尕海镇,这里曾是植被稀疏的荒漠化草场,也是名副其实的戈壁滩。一年多前,德令哈市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引进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分别在德令哈市尕海镇和蓄集乡建起了0.18万公顷的饲草料生产与储备基地。公司借助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土地深翻消灭杂草和松土保墒,为其后的农药减施增效打下了良好“伏笔”。同时采用微喷灌技术,实现节水灌溉。新理念、新技术使苍茫的戈壁滩迎来了“新生”,戈壁的“变身”存于“一念”之间。

  “一念”生发希望,生发勃勃生机。两年时间,昔日里飘荡于瀚海戈壁上的“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民谣,随着一望无际的畜草长成满目葱郁而不再延续。由此,极具高科技含量的柴达木现代草产业,步入了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双赢佳境。从高空俯瞰,远处尚未开垦的荒漠化土地依然呈现大漠戈壁原本的黄褐色,而经过两年耕作种植的饲草料生产和储备基地,正始于足下向大漠深处衍生出生机盎然的绿意,色调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无疑,这份反差源于理念之变,源于前行路径的取舍,源于新发展之境的“别有洞天”。

  “柴达木盆地雨水少、光照充足,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在这里种植出来的牧草,品质相对其他地方更为优良。”奔盛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鲍奎说,在柴达木种植饲草还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土地平整、地块宽阔,更适宜大型现代化机械和规模化操作。曾被视为“生态包袱”的戈壁滩,因草“变身”,劣势和优势,因草转换。

  有数据显示,青藏高原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39%,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区和生态畜牧业发展基地。而在柴达木盆地,草地畜牧业也是当地赖以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家把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支持“以种代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方式,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协调发展模式,为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利好的政策支撑。

  目前,基地已经收割了头茬饲草料,并相继接到了来自省内外的订单。鲍奎算出了一笔账:目前,燕麦青干草市场装车销价在每吨1600元以上,青贮玉米打包完好每吨销价在500元左右。青贮饲料因当地养殖户众多、需求量大,基本实现就地消纳。不仅带来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应,还为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增收搭建了平台。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西秀村的20多名村民在基地打工,每月能挣到3600元左右的收入。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让海西大漠在转身间走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倡导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论述,正在千里柴达木盆地化为现实,产生奇迹。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柴达木文学艺术网
柴达木摄影网
西宁网
玉树新闻网
海东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