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团结花开溢芬芳 —— 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谱新篇
来源: 柴达木日报
作者: 马春香
发布时间: 2022-05-24 14:57:54
编辑: 沈高洁

  海西新闻网讯(文/本报记者马春香图/州创建办提供)“十三五”以来,我州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在2017年成功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的基础上,我州持续发力、开拓创新、强化举措,不断巩固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极融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开启了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心系民生开出最美团结花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海西,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为此,我州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为全州发展注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从乡村到城镇,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海西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构建“1+8+10+3”政策保障体系,在全国“三区三州”提前三年率先实现全域整体脱贫。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都兰县夏日哈镇夏塔拉村曾经是我州扶贫攻坚的重点村,全村有十余户特困家庭,芦光明家便是其中之一。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推出扶贫信用贷款后,镇上的联点干部和包村干部从中牵线搭桥,解决了他创业初期的资金短缺难题。和芦光明一样,夏塔拉村的特困户们有的用贷款加上积蓄购置货车跑起了运输,有的搞起了家禽养殖,芦光明住了几十年的“土窝窝”也推倒后建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进村道路两边大大小小的商铺鳞次栉比。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整洁了,村居变美了。的确,这些年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长江源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越来越强。任职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扎西达娃说:“没搬迁前我们住的是毡房,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屋里,现代化家电应有尽有。因为看好村里的发展,这些年在这里定居的外地人越来越多,长江源村慢慢成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各族干部群众相处十分融洽。”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一幕幕、一桩桩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画卷在海西大地还有很多很多,这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感动,更是全州各族人民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赞歌,用实际行动再次印证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国家进步发展的根本基石。”多年来,我州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举全州之力实现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的目标。

  创建助力扶贫攻坚,扶贫攻坚丰富创建载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创建,为海西蓄积了勃勃生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稳定和谐的大环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海西州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同心筑梦系紧民族团结“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海西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各族群众的共同目标。

  “十三五”期间,在这一目标任务的引领下,我州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自2016年以来,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都兰县香日德镇、格尔木市长江源村、乌兰县茶卡盐湖景区、德令哈车务段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格尔木市青藏公路指挥部(将军楼公园)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州7个地区全部考核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市、区、行委),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先后通过省级先进区复验。积极选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和全省先进典型,先后5个集体和5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5个集体和5名个人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8个单位被命名为青海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召开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表彰大会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16年以来,184个集体和231名个人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一串串扎实的数据,一个个闪亮的光环,折射出我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的信心和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州的创建工作将持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创建1811基础工程”,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提升全州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筑起新青海精神柴达木高地,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润物无声画好最大同心圆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州将家庭、社区、乡村、寺院、学校、机关、企业、军营、市场、景区、网络作为创建工作主阵地、主渠道,扎实开展“十一进”活动。在创建工作中以“十一进”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各族群众心中,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好条件。

  格尔木市黄河路街道石油社区是一个多民族社区,生活着13个民族的居民。“我们通过组建舞蹈、歌唱、射箭等各类文化社团,鼓励各族居民积极参与文艺活动,还多次组织社区友谊联赛。”社区主任孙艳霞介绍。赵拉杰是石油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格桑射箭队的队长。2013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寓意民族团结的石油社区格桑射箭队正式成立。“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各族群众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射箭爱好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平日里大家在一起练箭,相互切磋、相互帮助,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聊起射箭队,赵拉杰既兴奋更欣慰,各族选手以箭为媒、广交朋友,结下了深厚情谊,还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办事处建设路社区居委会,社区创新“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方式,把34家援建单位、80名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员请进社区,帮助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同时进行普法宣传、民族团结宣讲等,进一步增加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交流。近年来,建设路社区通过“在职党员+共驻共建”模式,成立社区共驻共建党建协调委员会,做到大事共商、要事共决、难事共办,整合党员、民警、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把民族团结工作的网络延伸到网格内,解决了柴达木广场居民上厕所难、新世纪花苑16号楼供暖不热等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铸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

  不论在格尔木市,还是在德令哈市,都有我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实践。毋庸置疑,我州创建工作的成果是丰硕的,成效是显著的。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海西州政务网
西宁网
海东新闻网
海南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玉树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黄南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