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海西大地绘新景
来源:柴达木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17 08:53:48
编辑:喇淑琴

  资料图

  海西新闻网讯(柴达木日报记者吴婷婷尕藏)一个个村庄美丽如画、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张张笑脸神采奕奕……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尽情地在海西大地上徐徐展开。

  发布《海西州强化党建核心引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百条措施》,打造村级示范点100个;定期开展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0%,稳定脱贫人口报销比例达到80%;完成1000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建设任务。成功创建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1个、清洁村庄71个……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之年。海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

  “2022年,我们累计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29户90人,逐户落实针对性帮扶救助措施。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6.13亿元,实施项目196个,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庚泽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成效,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州级综合性乡村振兴试点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州各地区、各部门接棒再战,用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门”。如今的海西,人民群众不仅过上了小康生活,更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城乡美景,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在小康路上不断书写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报告中的话语,说到了德令哈市河东街道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童学成的心坎上。

  “这些年东山村一步步从一穷二白,发展成示范村。”童学成说:“我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带领村‘两委’干部携手全村群众同心同向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真真正正让群众过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让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更有信心。德令哈市绿环牧养殖场负责人蔡月山从最初养殖20多头牦牛发展到如今的100多头牦牛,谈及未来发展,他信心满满。蔡月山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帮扶的也好,村里给我们担保贷款,我们就不用担心没有钱发展养殖,下一步,我想把养殖业发展起来,带动村里的村民一起养,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推动农业产业高效发展,厚植乡村振兴“底色”;推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描绘乡村振兴“颜色”;推动共同富裕再上台阶,提亮乡村振兴“成色”。乌兰县紧紧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创新手段,因地制宜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乌兰县柯柯镇赛纳村搭乘乡村振兴的顺风车,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结合村情实际,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以“家政兴农”的产业发展,为激活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走进乌兰县秋实农牧业有限公司,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步入大棚内,满眼翠绿,满棚清香,绿油油的辣椒长势喜人,西红柿的果香裹着温热的气息迎面袭来。49岁的吴生创正在和他的工友们一起在大棚内打理蔬菜。

  吴生创说:“以前出去打工,一个月收入比较低,到了冬季,工作还不稳定,自从村上有了蔬菜大棚后,我就在家门口务工,不仅可以照顾好家庭,还有了可观的收入,即使是冬季也能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2022年,赛纳村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村上协调土地、种植大户日常经营和村民参与劳动的方式,流转村民闲置土地,争取项目改造标准大棚130座,将大棚出租给种植大户,主要种植茄子、辣椒、紫甘蓝、苏州青油菜等蔬菜。蔬菜大棚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也带动了周边19名农户在家门口长期就业增收,人均增收可达4000元,有效促进了当地村民持续增收致富。赛纳村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赛纳村结合村情实际,积极谋划,趁势而为,致力于打造“党建+家政服务”发展模式,注资创办了乌兰赛纳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发展产业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赛纳村充分发挥有限帮扶资金的效应,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9万元。”赛纳村村委会副主任赵万寿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型、盘活土地资源型、抱团共同发展型等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真正描绘出产业兴、发展实、乡村美、人喜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组组亮丽数据令人振奋不已,一幅幅美丽画面令人流连忘返。如今,新征程的号角已全面吹响,海西大地的乡村振兴主战场正迸发着勃勃生机,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正踏歌而来。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西宁网
海东政务网
海南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玉树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黄南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