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3223262264@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网群: 德令哈 | 格尔木 | 乌兰 | 都兰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从儿童视角回望一段厚重的历史 ——青年作家于潇湉谈《冷湖上的拥抱》
来源:
作者:韩晓玲 唐靓
发布时间:2023-02-18 10:16:28
编辑:意玉峰

  海西新闻网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唐靓)

  初中女孩孟海云和小伙伴陪爷爷重走当年石油勘探、开采之路,一路上看到共和国石油人心怀“国之大者”的创业故事和英雄事迹。一路的行程,仿佛是新中国石油创业史的缩影;一个个地标串联起来,又是一座座石油精神传承的丰碑。小主人公也一路成长……

  在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中,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报送、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冷湖上的拥抱》获图书类优秀作品奖。

  2月上旬,“80后”作家于潇湉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讲述了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故事。

  “一簇火苗”点燃创作热情

  《冷湖上的拥抱》是一部工业题材的儿童成长小说,巧妙地从孩子的情感视角透视共和国石油人的信仰追求和家国情怀,热情讴歌了代代传承的石油精神。拥抱历史与现实、拥抱亲情与友情、拥抱差异与理解,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历程与中国石油工业史相交织,汇聚成一曲动人的合奏。

  为何会选择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的石油工业题材?

  于潇湉说,她曾经在媒体上读到一篇关于青海油田的报道,里面提到油田双职工常是一人回敦煌的家,一人去花土沟的工区,在班车交错的冷湖见上一面就匆匆而别。后来,她还在网上搜索青海油田的地矿地貌,试图想象石油人的生活。

  这像打火石一样,在她心里“打着了一簇火苗”。

  2020年,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筹划打造一套新锐作家书系,希望能够汇聚一批优秀青年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曾创作《深蓝色的七千米》《你在冰原》《鲸鱼是楼下的海》等作品的于潇湉进入他们的视野。而了解到这个故事后,很快跟她确定了约稿计划。

  2021年4月,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着手安排于潇湉去青海油田进行采访。这位生长在青岛的女作家,走进沙漠戈壁,穿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到达海拔3000多米的油井。

  回忆当时的走访,她说:“我与一线采油工人、油田家属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感受到了石油工人的拼搏和奉献精神,体会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也更好地理解了赓续传承的石油精神。”

  于是,于潇湉尝试将宏大叙事与儿童文学结合,以“小切口”叙写“大历史”。她在创作中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姑娘孟海云为了帮助患病的爷爷找回共和国第一代石油人的记忆,和同是油田子弟的两位好友陪爷爷重走当年路。这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石油人用热血镌刻的光荣与梦想,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一座石油精神的丰碑。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对书稿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力求呈现一部高品质作品。去年3月还专门举办作品研讨会,认真聆听29位知名作家和评论家的声音。《冷湖上的拥抱》经过几轮打磨后,以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呈现获得好评。专家评价,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品。

  冷湖上的拥抱是温暖的

  《冷湖上的拥抱》共有七章,每个章节的名字都是一个地点——七里镇、当金山、南八仙、花土沟、卡子、狮子沟、冷湖。7个地点,串起了女孩一路寻访的足迹,也串起石油人奋斗的足迹。

  埋藏在风沙深处的往事,便在三个女孩对那段历史的寻访和回望,以及爷爷当年与现下纵横交错的记忆中展开。

  小说对于小主人公的形象是这样设定的:孟海云从小生活在离异家庭,在妈妈出车祸离世后,从海南初到陌生的敦煌七里镇,感觉自己是一个“闯入者”,硬生生地闯进了爸爸的新家庭,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苦闷和煎熬。而她和小伙伴发起“唤醒记忆”特别行动,陪爷爷踏上重寻记忆之路后,渐渐打开了心结。

  于潇湉告诉记者,她在青海油田采访时,寻找到了这本书的主角原型——一个女孩和原生家庭有着隔阂,很想念在老家养病的爷爷,说起爷爷时满眼含泪。“这个女孩儿给我很大触动。油田上的人,生活充满酸甜苦辣,依然向阳而生。”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于潇湉笔下是三代石油人的群像。她坦言,如何写好几代工业人,反映出时代性和人物的典型性,对自己来说是个考验。她希望将他们复杂的生活状态和细腻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读者。

  书中的几个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但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孩子与父辈在情感上多少有着隔阂。于潇湉注重表现三代人的个性和感情,展现他们悲欢离合的人生、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理想追求。比如,孟海云在继母面前的小心翼翼,余君影的假小子性格以及对小狐狸的特殊感情,杜亦茗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稳重,甚至老袁儿子对老袁的怨恨。最后,通过帮助孟爷爷寻找记忆的旅程,孩子们完成了与父辈在情感上的弥合,理解了父辈为之奋斗的事业和石油精神的内涵,也从中获得了心灵成长。

  小说结尾于冷湖,孟海云一家人紧紧相拥。冷湖上的拥抱,是温暖的、圆满的。

  “这是双方面的成长”

  《冷湖上的拥抱》在“精神传承”与“少年成长”永恒的文学母题下,涵盖了英雄主义、科学精神、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主题,表达了对价值选择、情怀坚守、少年成长、生命关怀等命题的思考。

  小说中,孩子们的成长让人感动。而于潇湉表示,这是双方面的成长,她通过这次书写,完成了自己的又一个成长。

  于潇湉说,她在实地采访中,亲眼看到了一线石油工人的奋斗。“这对于生活在城市里、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却不了解背后许多人付出的我来说,是一种震动。各行各业都有这样默默无闻的奋斗者,这使我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另一方面,每次创作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对作家的文学素养、故事架构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于潇湉说,这本书从动笔之初,自己就始终是在一股巨大的精神驱动力下完成的,一直担心无法将心中的激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落在白纸黑字上的故事只是一部分。”她感喟道,在戈壁大漠留下的石油精神,是永存的。

  于潇湉认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见证了国家的强大、社会的发展,生活稳定富足,但历史永远不能忘记。这本书的书写,看似只是写了石油工人的故事,但她也希望通过这次书写,引起孩子们的共情和共鸣。“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触动一些读者,让他们通过对历史、对时代的回望,更加明确未来前进的方向。”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新闻网
西宁网
海东政务网
海南新闻网
海北新闻网
玉树新闻网
果洛新闻网
黄南新闻网
 
中共海西州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新闻网技术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8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7-833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