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闻网讯(海西融媒记者 李淑娟)
蓝天白云下,河水清澈蜿蜒,青山连绵起伏。野生动物置身其中与万物和谐相处,宁静的自然之美令人心旷神怡。立夏过后,祁连山国家公园天峻片区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据了解,海西州行政区域占据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48.15%。近年来,我州积极主动、全力融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保护区网络,于2020年10月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与此同时,全州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态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良好局面。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始终对‘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念兹在兹。在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
亲切关怀、殷殷嘱托,在全州环保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纷纷表示,将把习近平总书记“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要求落实落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方显现代化新海西的美丽底色。为此,我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多措并举护自然、守底线,打基础、利长远,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我州高度重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海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海西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4带头5示范N推进”的自然保护地群建设思路。配合省级相关单位制定《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和《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为做好海西自然保护地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同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十四五”以来,共完成营造林33.53万亩、草原生态修复67.86万亩、荒漠化防治88.91万亩、林草有害生物防治1055.06万亩,全面完成木里矿区种草复绿任务,持续实施布哈河、大通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修复重要栖息地,拆除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网围栏刺丝、降低高度,强化野生动物救护、疫源疫病防控,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行为。
此外,充分发挥“林(草)长+河(湖)长”“林(草)长+检察长+警长”的职能优势,构建多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每年联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监督、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得到严肃查处。充分利用梭梭林、克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监控系统、祁连山海西片区大数据分控中心和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系统线索等现代化监管技术,推动自然保护地非现场执法监管取得成效。积极与甘肃省酒泉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签订《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联动执法合作协议》《阿尔金山、昆仑山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构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